他了。
虽然他有自己看法,但绝对不能说出来,这是叔父的叮嘱,也是为以后着想呐!
“禀陛下,臣,臣只懂得种水稻,国政真的不懂。”李肇支支吾吾。
“不懂你个头!”嬴政再爆秽言,仿似气得不轻。
突然,他回望作坊,面露可怕的笑容,说,“如果我认为你这是在搞商业,你说结果会如何?”
李肇惊了惊,暗道此獠怎能如此喜怒瞬息万变,不好伺候呐,立即说:“臣认为......”
他当然知道结果会如何。
“可采取优胜劣汰之法。”
嬴政听之,还以为李肇会有惊人之法,却是如此,有点失望呐!优胜劣汰固然好,但相对于大秦的现状来说,不允许。
自从统一以来,国朝用人皆是举荐,权贵子弟居多,这些人脉脉相连,已成一个体系,要是淘汰一些官员,必定会引起诸多问题,这对大秦的统治并不利。
哎!这个问题还得和三公商榷呀!
嬴政无奈,便准备要走。他来这里的时间太长了,宫里还有很多政务要处理。
突地,李肇的心声却传来。
“当然,优胜劣汰并不适合当下,但如果任用的官员中并非权贵子弟,那情况就不一样了。”
李肇对大秦官场还是有所了解的,毕竟他在李府生活了十七年。
哦!并非权贵子弟?
嬴政眉头一展。
这个有点理,权贵把控着国朝,牵一发而动全身,但如何非权贵呢?用优胜劣汰之法也不是不可以,但,任用非权贵谈何容易呐!
李斯掌人事,绝不会用非权贵的,他身为一国之君,也绝没时间去操心这些事情。
“现在国朝任官皆举荐,互相牵连的关系太多,并不是好的任人方法。”
嬴政听之也点头,作为皇,也承认,这不是最好方式。
“若果择才任之,情况就不同了。”
嗯!择才任之?
嬴政眼前一亮,下一刻陷入沉思。
“后世为解决这个问题,最终抛弃举荐,实行科举,开创大世,大秦如果实行的话,想必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吧!”
李肇想着,不由叹气,科举渊源于汉朝,创始于隋朝,秦朝还未开始呀!
或许这就是大秦为何会如此快灭亡的原因之一吧!
李肇并不知道嬴政能听到他的心声,下一刻,竟看到嬴政瞪大了眼睛,不可思议地瞅着他,那目光就好像寄生虫寄居在他脸上虬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