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百二十一章 政治上的后果(5 / 21)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20993 字 2个月前

李春也知道,孙丕扬之所以上了这样的奏疏,是因为他在外朝快撑不住了,所以故意将问题“上交”。

所以他在内阁中必须力保算是同党的孙丕扬,不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何谓全无实证?”李春开口道,“林泰来长时间盘踞开城,对百里外的汉城视而不见,这难道不是事实?

另外林泰来行事疑点甚多,例如这两月将大量粮草调往已经没有倭寇的咸镜道积聚,疑似私自募兵养兵,说他一个似有不轨有何不可?”

李春这个指责在明面上看,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运输如此不易的情况下,上万石的粮草不明不白的往一个位置偏僻、没有敌情、几乎不可能再用兵的地方送,怎么看怎么可疑。

唯一合理的解释,就是打算在这偏远不引人注目的地方,偷偷摸摸的干点什么。

一个统兵在外的大帅居然偷偷摸摸干了点什么,那就是自找嫌疑!

赵志皋老神在在的说:“先前我也觉得可疑,以密疏询问皇上后方才得知,林泰来在咸镜道积聚粮草是经过皇上准许的,只是未有明旨。”

李春大吃一惊,“在外统兵元戎与皇上有密札互通,而我们内阁竟然全不知情?岂有此理。”

赵志皋指着孙丕扬的奏疏,“这与今天的主题无关!今天该议论的是孙丕扬!

如果你对其他事情不满,请另行单独上疏劝谏皇上!”

在孙丕扬问题上保持中立的三阁老张位很感兴趣的问:“皇上准许林泰来在偏远的咸镜道积聚粮草,是为了何事?”

赵志皋重复说:“这与今天的主题无关!不要节外生枝!”

开矿这种事,怎么能先说出来?若是传了出去,只怕又要惹得朝臣们的应激反应了。

反正对朝臣来说,反对天子直接开矿也是一种政治正确。第2/2页)

遭遇了这样的杀戮,对国家来说算是耻辱了,而且死掉的人谁没有几个亲朋故旧?

所以本国包括国王在内的很多人都会为此而愤怒,完全投靠了天帅的她们母子就可能遭到迁怒。

如果没有天帅的强力支持,她们母子的下场大概只有一死了。

也许这就是天帅所需要的效果?他需要的是绝对服从和忠诚?

林天帅伸手摸着白馒头,长叹道:“只有将这些人清除了,以后顺和君在北方的地位才能稳固。

若让这些旧势力盘踞在平安道,我在时还好,等我回了大明后,顺和君哪能安稳?

故而为了给顺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