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七百零一章 躺平任嘲谁不会啊(6 / 23)

大明话事人 随轻风去 22496 字 2个月前

两眼发直,好像也失去了魂魄。第2/2页)

周应秋心内暗叹一口气,向前一步,站在了叶大司马前面,疑惑的说:“孙丕扬?总是听到这名字。”

众朝臣有点无语,姓周的你这话是想表达什么意思?表示你的无知,还是对朝廷人物的生疏?

随后周应秋说:“怎么就没有合适人选?又何必要破例?我举荐南京吏部尚书王弘诲!”

众人只感觉,这年轻人脸皮确实够厚。

虽然理论上参加廷议的人都可以发言和推荐,但你这样一个新人这样不觉得冒失吗?

当即就有礼部左侍郎赵用贤站出来,反驳说:“第一,孙公乃是嘉靖三十五年登科,王弘诲只是嘉靖四十四年的,无论资历名望功绩比孙公所差甚远。

第二,王弘诲一直在南京为官,多年未到京师,根本不熟悉朝廷状况,如何能骤然为天官?

放眼满朝,确实只有孙公最为合适做天官,所以才有破例之议。”

周应秋高声道:“孙丕扬,孙丕扬,又是孙丕扬!好像有个孙丕扬,就能包揽一切!”

最开始发言的杨俊民不满的呵斥道:“孙公乃是科名老前辈,做人要知尊老敬老,对老前辈放尊重些!”

周应秋抬了抬眼皮,“你就是新科状元韩爌的姻亲世叔?他欠教坊司乐户八两银子,你要补上?找到了苦主没有?”

杨俊民:“.”

卧槽尼玛!有本事你在山西这样说话,让你活三天就算输!

赵用贤对周应秋厉声斥责说:“朝廷不是你撒泼的地方!有理说理,无理就滚出去!”

周应秋便又说:“那就不打岔了,单说这个孙丕扬吧!

先前三年我在翰林院学习,不能参与朝政,但是正所谓旁观者清,冷眼旁观之余也看出了一些状况!”

主持人户部于尚书好奇的问:“什么状况?”

周应秋就接着答话说:“两年前刑部尚书出缺,有些人力推孙丕扬上位;

两三个月前左都御史出缺,有些人力推孙丕扬上位!

现在不过才过了两三个月,吏部尚书病重,有些人宁可破例还是要力推孙丕扬上位!

我这个新人虽然不懂规矩,但还是纳闷了,朝廷除了孙丕扬就没有别人了?

不就是嘉靖三十五年登科的前辈么,怎么每每遇到空缺,就必须推举孙丕扬?

是不是可以认为,朝廷所有官职都可以任由孙丕扬选择?

如果内阁辅臣比如次辅、三辅、四辅再没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