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敌人”是“自爆”了,他们顺水推舟就行,不需要再多做什么。
在众多官员串联的时候,本该成为一个中心人物的四辅赵志皋却独自坐在自家堂中。
这位被认为即将上位次辅的好运老头,家里却跟自爆的申首辅一样冷清。
并非是没人来赵府拜访会见,而是全都被赵志皋拒绝了。
赵老头觉得,自己暂时不需要这些愚昧无知的虾兵蟹将来凑热闹。
如今在京城里,没几个人知道真相。
更妙的是,没人知道自己已经看破了真相,这就是自己最大的优势。
赵老头还还觉得,自己脑子空前冷静,很有一种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玄妙感觉。
难道林九元遇到事情时,就是这种状态?难道自己无意中,学会请林九元之神灵附身了?
抬头便见著名文艺评论家、兰溪县小老乡胡应麟兴冲冲的从外面赶了回来。
明年京城大比,胡应麟这次进京赶考,就寄宿在赵府。
“外面别人都在互相奔走,老前辈为何如此淡定?”胡应麟诧异的问道。
赵老头笑了笑,答道:“你只管备考即可,不要管外面那些闲事。”
其实赵志皋也不完全是闲坐发呆,他在等一个中书舍人,一个在政治中无足轻重的内阁中书舍人,一个靠捐钱才成为中书舍人的卑微小人物。
打发走胡应麟后,又等到将近半夜,便有内阁中书舍人黄正宾被请到赵府,但却是从侧门悄悄进来的。
黄舍人感到很荣幸,他是第一次被大人物重视,第一次被大人物这样重视。
哪怕在内阁中书舍人这个政治底层生态圈里,他都是最底层的那个。
别人大都是靠恩荫进来的,父祖叔伯大都是阁老、尚书侍郎、公侯之类的,而他是靠捐纳,绝对的被鄙视对象。
如今却在这样关键时刻,被未来次辅请到家里,委实受宠若惊。
虽然在上层官员眼里,赵志皋是个老混子,但在下层人物眼里仍然是大人物。
此时赵四阁老摆出礼贤下士的风范,请黄正宾落了座,叙话说:
“我记得,你是前几年经过当时次辅许国援引,添注为内阁中书舍人的?那时我还在吏部。”
黄正宾谨慎的答道:“确实如此。”
他和许国乃是徽州同乡,当年做生意挣了点钱后,便动了做官的想法。
然后他走了许国的后门,通过捐纳途径,成为内阁中书舍人。
只是没想到,还是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