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那个一身盔甲、六亲不认的背影,于孔兼又对沈尚书叹道: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前辈对林贼连连软弱姑息,怕是要让同道颇有微词了。”
沈尚书冷哼一声,如果不是你们这些名气大于实力的菜鸡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林泰来拿捏,局面何至于此?
但沈尚书也很无奈,这些热血菜鸡党羽都是自己挑的,自己所依靠的势力基本盘偏偏就是这些热血菜鸡!
故而最后沈尚书还是安抚道:“会试已然事不可为,但会试不是终点,会试之后还有殿试,滥竽充数者终会原形毕露。”
这意思就是暗示,忍到殿试再动手。不如此表态,只怕也安抚不了暴躁小弟们。
经过小小的考前插曲后,林大官人回到了号舍,捏着香囊,专心等待考试。
天色亮了后,今天的考题就发出来了。
都知道考题截取自四五经原文,到了会试后,考题就不会那么怪异了,往往就是正常的句式。
一般不会有“王速出令反”、“君夫人阳货欲”、“人不如鸟”之类的变态题目了。
毕竟会试乃是朝廷大典,总需要有些体面,题目也不能太神经病。
所以懂行的人都知道,会试比乡试简单,没准撞大运就能碰上做过的题目。
除了呵斥,被绑死责任的礼部尚书也干不了别的。
如果某人的前两篇文章的文法非常好,而第三篇文章差点意思,那此人多半就是关系户。
但到第三篇时,林大官人真费了点心思,因为主考官许国肯定会重点察看这篇,用这篇来鉴别考生。
此后林大官人就专心答题,第一篇和第二篇都是“胸有成竹”,文不加点一气呵成的写完了。
董其昌就不用说了,在历史上可是“复古派后王世贞时代中兴五子”之一,但在本时空估计不会有这个组合了。
(中股)
濬哲钦明,德莫隆于古帝,而时雍必始于平章德至纷者,至中足以驭之也。
到了下午临近黄昏时,陆续开始有人交卷出场。
难不成主考官许国就是想通过这种方法,把他林某人的试卷鉴别出来?
想到自己和主考官许国的关系,林大官人不由得长叹一声。
他一边揣摩着主考官许国的思路和心态,一边结合着后世的研究经验,花了一个时辰精心攒出了一篇。
林大官人冷哼一声:“从出题就能看出,连主考官也针对我!”
只有这样的考生,才会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