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对,而且我也认为有的时候,电影的确是要承担这样反映社会现实的功能……但是我现在的年纪并不算太大,阅历也比较少,并没有一种真正可以完成的情深意切的体验,更多的只能来自于其他人和一些资料……所以我现在暂时不会真正去做一些可以反映社会性问题的东西,yankuai曾经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现在也没有发言权。《北京遇上西雅图》里面的确是出现了这种孕妇在美国生孩子的事情,我本身对这件事情也没有太多的个人看法,也没有要反应的意思,《北京遇上西雅图》这部电影里面,这件事情其实只是一个背景,作为一个文佳佳在美国举目无亲没人疼爱的情况下突然遇到了弗兰克……这就是一个爱情故事开始的背景而已,所以我不希望大家想得太多。”
陈惜的这个很长的解释在记者们听起来更加耍滑头了。但是说真的,陈惜说的这句话是真的相当有道理。
有很多人整天说要反映现实之类的,其实到最后只是在中间强行添加一些试图去戳观众们内心深处感受的东西就觉得已经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但实际上。他们的这些做法根本就没有太大的用处,也很难真正做到反映现实。
如果真的要拍出一部反映现实的电影那真的是需要调查过的,一些优秀的电影《盲山》、《盲井》之类的需要的就是类似的东西。
陈惜不觉得现在做的是反映现实的。
“《北京遇上西雅图》应该是属于商业性的范畴,而且这也是一部定义成爱情喜剧的片子,那么你怎么看待这部电影和《失恋三十三天》的区别呢。这两部电影你认为孰优孰劣?”记者很快又炮制出来了一个相当劲爆的问题,的确,《北京遇上西雅图》这是一个相当神奇的片子,中间存在着很多的东西,而且很多人也会在刚刚看到预告片之类的东西之后,就不自觉地拿它和陈惜之前创造了票房奇迹的《失恋三十三天》来进行对比和评价,当然更想听听陈惜本人是怎么说的。
陈惜遇到这样的问题微微一愣,然后说道:“从我个人的观点来看,都是我拍的电影,说的更加切合一点这都好像是我的孩子一样。所以这两部电影孰优孰劣对我来说也没有那么容易分出高下,况且这两部电影虽然说在题材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是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体现的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如果非要评价出谁更好的话,《失恋三十三天》在一些东西上可能略微有点散,但是本身带着更强的接受能力和观众代入感,电影里的贫劲儿和一些喜剧的东西可能会更好点,而《北京遇上西雅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