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的对手,尤其是这个统一国家的等级相当高。
高句丽的确开始扩充兵力,开始大规模练兵增兵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乱世,这一时期一直到大唐兵马全面攻击高句丽的时候,高句丽的兵马从伐唐时期开始三十万迅猛增加到了六十万,扩充了一倍,但是付出的代价却是生产力被破坏殆尽,商业农业一片萧条,各个实力派之间的联系被切断,作为血液的商业就此受到严重打击。
而作为生命本源的农业更是被打击的很严重,除了以安市城作为根据地的泉盖苏文等少数军阀会以军屯代替已经被摧毁的民屯系统提供粮食,可是这并不能长久,因为兵要吃饭,民也要吃饭,而且兵的数量肯定会少于民的数量,如果不给民足够的土地去耕种,养活他们,何来兵呢?
说到底,这也只是引鸩止渴而已。
所以苏宁并不主张立刻进兵,而是缓缓前行,稳扎稳打,把辽东半岛一口一口的吃掉,吃完之后,擦干抹净,坐着休息让它消化一会儿,然后再站起来接着走,大唐的军队也是需要休整的,打完一场大战都没来得及休养就南征北伐了,需要一段时间的养精蓄锐,吃点儿好的,养养膘,然后再打仗。
最重要的是给高句丽足够的时间组织起足够的军队,而我大唐兵马并不北上,只是观望,有强大外敌进犯的时候,这些人肯定会抱成一团抗击,而没有强大外敌进犯或者外敌正在休整并且休整了比较长的一段时间的时候,这些人就免不得要开始狗咬狗的争斗不息了,就好象春秋时期的尊王攘夷,把匈奴人赶走之后照样打的不停,这很正常。
我们现在去,是正好撞在了高句丽各地实力派扩充兵力,军力蒸蒸日上的时期,我们只有三万多兵马,耗不起,但是我们晚一点再去,过了这一段风头,高句丽就会开始出现军阀乱战的现象,现在只是潜伏期,只要一个人带头,立马就是战火遍地,那个时候只要我们不动弹,他们打起来肯定更狠,对付自己人比对付外人更狠。
张亮和张士贵被说服了,于是就专心的抓捕那些高句丽人,一船一船的运回北海海军港口,装车运到各个需要的地区和已经有订购的人家。
这里就要提到大唐如今的一种现象了,那就是在普及教育和高产作物大量推广以及菜篮子计划的开展之下,人们的生活水准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样的情况下,原本被逼无奈的把孩子出卖给豪门大户做下人换一口饭吃的情况渐渐减少,因为可以吃饱肚子的人越来越多了。
而且同时读书的渠道也有了,这几年越来越少有人家愿意把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