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的贵族和商人联合集团和皇帝分掌权力,慢慢的,皇帝的权力被架空,成为象征性的元首,而宪法意义上的真正的权力就被掌握在了议会和首相的手里面。
这和崔孝义所理解的礼物的本质有这差不多的联系,但是吧,苏宁并不是这样的想法,也没有自己做权臣的打算,虽然以古代眼光看现代的君宪,的确就是一群有实权的大臣架空了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但是这群大臣的来源和首相的来源,并不是崔孝义意识当中的朝廷官员。
他并没有跳出时代的限制。
苏宁于是说道:“这和恩人有何关系?皇帝看重我的才华,可以用来使他的国家更强大。所以给了我这样的地位和权力,这实际上就和商户雇用百姓做工是一样的,我是做工的小工,皇帝就是雇主。这里面只是相互利用的关系,和恩人有何关系?”
崔孝义一愣,没说话,苏宁接着说到:“所谓的不让皇帝拥有实际权力,那是因为我个人认为中华大地之所以王朝更替不断,之所以有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之说,是因为把整个中华的全部命运寄托在了明君和清官身上,所有人都认为只要有明君和清官,他们就有好日子过。
国家也是这样,有了明君和清官。自然会变得更加强大,但是,崔先生,纵观历史,您觉得是明君和清官多呢。还是暴君昏君和贪官庸官多呢?”
苏宁反问,崔孝义长大了嘴巴,还一会儿才说道:“自然是后者居多。”
苏宁点了点头,说道:“所以,王朝更替表面上看起来是因为国家衰亡,皇帝昏庸,官员腐败无能。军队无法打胜仗,豪强兼并土地,百姓流离失所,被逼无奈起兵造反,或是亡于他国之手,这才是王朝更替的原因。但是本侯个人以为,这正是因为所有人都寄希望于明君清官和圣人出世来拯救他们,却并不从根本上解决为何暴君昏君庸官贪官多于明君和清官的问题。
所有人都在考虑为何前隋会亡国,为何盛极一时的前隋会亡国,却不曾考虑过强大如先秦。强大如前汉后汉,强大如隋,却一一灭亡,没有任何一国可以逃避灭亡的命运,所有人只看到了前隋的覆亡,却不曾去考虑为何每一个王朝都一一灭亡,为此本侯才会在三国当中写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分,这确实本侯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为何,就不能出现一个万世永固的王朝。”
崔孝义根本说不出话来,带到苏宁喝了一口酒之后,崔孝义才极度震惊的问道:“为何?”
苏宁说道:“因为一个皇帝英明,不能表示下一个,下下个,第四个第五个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