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二十二章 三年之期已到,纣王伐东夷,帝辛,不是我,别来沾边!(1 / 2)

旧世界

转眼就是三年,令韦尔不禁感慨时间的伟力。

在这三年里,大商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稳步的上升。

农业方面,因为韦尔推广了小麦种植,以及套种等农业手段,粮食产量在不断地上升。“精工院”的农学小组,也在专人的带领下进行着小麦的不断杂交优选培植。

精良的农具基本在大商范围内做到了普及,不过限制于耕牛的数量不足,有的地方的人民还是在用人力进行耕作。

水车等“精工院”产出的工具也进一步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商业方面,或许有些人会说古代王朝限制商业的发展,因为商业的发展会让人口流向商业,而农业人口的减少会导致国家衰落。

但其实没那么简单,在古代进行商业活动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恶劣的交通环境,以及时不时出现的野兽山贼,并不比种田简单。所以农业人口流向商业这个说法是站不住脚的。

所以实际上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流动人口不方便管理,以及国家无法从商贸活动中明确的得到相应税收,毕竟到现代社会了都有大量的偷税漏税行为。农业就不同了,农民都在地里,收成多少,想瞒也瞒不住。

所以韦尔也是这样考虑的,虽然鼓励商业活动,但是对商业活动是有明显的限制的。比如精工院的产品,以及盐,青铜器,刚刚研究出工艺开始缓慢进步的铁,马,等等一切的战略物资是不允许私人经营的。

但其他的手工业产品,跟农产品,交易,韦尔都是鼓励的,毕竟交易的过程中,“大商通宝”就慢慢的在境内流通了。

而教育方面呢,暂时成效还不算太大,因为教育的普及不是以年可以计算的,十年树木,十年树人不是一句假话。

韦尔只是在朝歌的周边地区,初步的普及了一些孩童文字,以及九九乘法表,还是靠的一顿免费的饭食换来的。

工业方面的话,制盐业,因为晒盐法的推广,产量逐步的开始扩大,大商国民们对于盐的需求已经基本可以得到满足,盐价也在百姓能接受的范围内。

剩下的对于黄河的疏浚啊,(黄河此时还是很清澈的,被称为大河,是韦尔下诏用河名以纪念黄帝而改成黄河的),道路的建设啊,等等等工程,都因为有了“纣王土”以及纣王发明的各种工具,进展的也都十分顺利。

可以说,这三年的发展,让大商朝完全有能力应付来自三个方向的三场战争。

而且闻仲闻太师也传讯过来,在纣王韦尔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