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十一章 盐,咱要卖,铁,咱也要卖!(1 / 3)

作为长子,朱标亲身经历了元末动荡。

彼时狼烟遍地,烽火连天,老百姓的日子变得苦不堪言。

仅食盐一项,价格就飞上了天。

曾经盘踞江浙的张士诚,早年就是卖私盐起家,靠这个狠狠发了笔财。

老百姓的餐桌上,连盐都不常见了,哪里还吃得起贵如黄金的细盐?

如今,大明初立,百废待兴,一些弊端痼疾仍未能解决。

缺盐的问题,依然很严重。

看着朱橚手里的盐罐,他很快想到:

这盐品质更好,若能像老五说得那样,能做到产量剧增,把目前的高盐价打下来,让平常百姓都买得起,的确是件好事。

此时,朱元璋也点了点头,表示同意。

“老五,你若愿意把提炼盐的法子拿出来,爹会重重有赏的。”

“金银珠宝,良田土地,只要你开口,咱都一概照准!”

“当然了,皇位不行!”

话到最后,还不大不小的开了个玩笑。

不曾想,朱橚却很认坚定的拒绝了。

“爹,恕孩儿冒犯,这个......我还真不能给您。”

朱元璋两眼一瞪,刚才的好心情顿时烟消云散。

“既然不愿意给,那还鬼扯什么,拿你老子寻开心啊?”

见老爹又翻了脸,朱橚赶忙解释。

“不是孩儿不愿意给,实在是不能给您。”

“其一,若将这个炼盐的法子到您手上,肯定会拿到朝廷,交给管盐的官员。”

“知道的人就多了,您能保证他们个个清廉自守吗?”

“如果,有人见这个办法能产更多的盐,成本更低,没准会动起歪心思,为自己谋取私利。”

“胆子大些的,也可能私下开采提炼,再卖到市面上。”

“到那时,不仅朝廷不赚钱,还会造成私盐泛滥,适得其反。”

这点,朱元璋打心底里认同。

他小时候,村里穷得叮当响,很多人家都吃不饱饭。

而那些乡绅富贾却囤积居奇,把粮价、盐价炒上了天,大发横财。

从那时起,他就知道,只要利益足够,一些贪得无厌的人就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选择火中取栗。

哪怕是杀头掉脑袋的风险,也在所不惜!

见老爹明白了,朱橚接着又说,

“这第二点,是因为我手里的提盐之法,在大明算独一份,前所未有。”

“故而,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