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负从怀中掏出一大沓银票,抽出了十张,说道:“在下先捐助圣教一万两银子,当然了,等消息这些日子的饭钱也算在这里了。”
林绾绾见他怀中那沓银票至少有数万两,一个出门会带这么多银子的人,看样子又不像什么二世祖纨绔子,那会是什么人?
不难猜,也不好猜,可能会给圣教带来巨大的危险,但利用得当,也可能会给圣教带来巨大的利益。
林绾绾心知这事也只能交由圣主决断,顺手接过银票,起身说道:“劳烦李公子在此盘桓几日。”
李负赞道:“仙子一般的美人就连接个银票都能不带人间烟火气,那在下就静候佳音了。”
林绾绾浅浅万福,只留下一个动人的背影。
封京城,大雨停歇了不到一日,到了丑时又开始如瓢泼一般,倾盆而至。
这些日子来,大河沿岸与中州各地的加急文书如雪花般飞向京城,官道上冒雨策马飞驰的使者经常可见。
大河水暴涨,河堤随时可能决口,各条支流水系的水量还在继续猛涨,就连京城内的几条河流洪水都已漫过了河堤街道。
皇后临朝,与宰执们在会明殿商议了许久,依旧难以决断。
原因很简单,如今最稳妥最可行的便是在大河下游主动决堤,上中游都将安全。
但是决口之后,洪水肆虐泛滥之地,房屋粮食财物不计,百姓的性命总不能不顾。
决口放在哪里?百姓能不能及时撤到安全的地方,大灾之后的防瘟疫与赈灾钱粮调度,这些都是要马上做出决断的。
左相赵文、御史中丞徐朗赞成主动决堤,让大河改道,只是在决口选择上有分歧。
但不赞成的大臣占了多数,朝廷主动决堤,肯定会遭受受灾的地方百姓的唾骂,极可能在历史上都留下骂名。
皇后宋妙云心中也很犹豫,毕竟很少有人不在乎世人与后人对自己的评价。
贵妃徐恩若与贤妃萧瑟瑟德妃穆岚烟淑妃萧映雪宸妃杨妙儿冒雨联袂而至。
五人对着宋妙云万福见礼,而后由穆岚烟开口说道:“宸妃带回陛下诏意,朝堂诸事由中枢廷议,皇后决断,如有为难事,则由皇后专断,诏令以陛下之名传诏天下。”
宋妙云脸色一变,说道:“大灾将至,若由朝廷决堤,必将遭千万人唾骂,这样的骂名,圣上不能背。”
穆岚烟决然说道:“他是陛下,是大泓的皇帝,这是该他背负的,背不起也得背。宸妃熟悉良山水泊,她也建议,便在中州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