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的谢应看听了,出乎贵妃意外的是,居然没有生气,反而笑道:“逍儿跟我一样,还都是个多情种,北方叛乱刚刚平息,江南圣教又已蠢蠢欲动,虽有武德司与南军司联手弹压,可惜一直抓不到圣教教主与圣女,终究是个大隐患,每每想到这事,总叫我这心不安啊,既然逍儿去了江南,顺便让他领个差事,把圣教的事情处理好了,都这么大了,总不能整日里就想着跟女人逍遥快活,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不过有一点要说好,王妃之事不能由着性子胡来,更何况事涉燕国皇室颜面,我后来又想了想,吏部侍郎宋知书之女宋妙云不错,可为逍儿良配。”
贵妃脸色微变,劝说道:“陛下,文妃萧瑟瑟暂且不说,但徐中丞之女已将身子交给了逍儿,这事不给个交待怕是不行,现在陛下突然反悔,要让他成了江南宋家的快婿,怕是会惹出麻烦来。”
谢应看嘴角上翘,眼神微冷,哼了一声道:“我知道他们都在想什么,逍儿也太过混帐了些,不过此事我心意已决,宋侍郎家的掌上明珠可是有不少人盯着,大婚可以缓缓,先把名份确定下来再说,明日朝堂之上,我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为逍儿指婚。”
杨贵妃素来不问政事,并不代表她不懂,迟疑了一下,还是开口劝道:“陛下三思,徐中丞对陛下一向忠诚可用,若是寒了他的心,怕是不妥。”
天德帝看了杨贵妃一眼,叹道:“此事我会再认真想想。”
回到暖玉阁的贵妃神情凝重,心事重重。
宋知书是吏部侍郎,在朝中位高权重,但圣上,自然是不会在意这个位置的。
宋知书身后的宋家,才是圣上所看中的。
大泓之前,王权不过门阀士族玩弄权术、攫取私利的工具而已,大泓立朝之后,以文治世,创立科考取士制度,历经数代帝王的努力与较量,才将门阀士族的力量削弱下去。
但那些动辄已经传承数百上千年的门阀士族,凭借着积累的深厚底蕴,依然对王权与王朝的方方面面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宋家,便是这样有着悠久历史传承的门阀士族。
逍儿已经足够小心,一直以荒唐玩劣的面目示于大泓君臣之前,更是从未表现出对那把椅子有什么野望,陛下一旦指婚,便是逼着他也成为老大老二老三老四他们几兄弟眼中的对手,陛下心里到底是个什么心思?
磨刀石吗?贵妃嘴角露出一丝讥诮之意来,吩咐身边的宫女押班道:“安排一下,我要出宫一趟,去吏部宋侍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