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可以称之为本世纪最令人瞠目结舌的一桩买卖!
“公子此诗,立意高远,卓甚是佩服。”
董卓朝着旁边的那名年轻人拱了拱手。
随后踏步离去。
贾氏父子三人,看着董卓离去的背影。
贾彩道:“父亲,此子非常人也,镇定自若。”
贾龚抚须眯眼,并不作声。
贾诩若有所思。
半晌。
贾彩又道:“近些年来,关东士族屡屡看不起我等关西武夫。”
“朝堂争斗,边地武人数次落败。”
皇甫嵩就是最好的例子。
“无外乎边地武人在文学造诣上,东不成西不就。”
“倘若此子真乃文曲下凡。”
“边地武人,未尝不可借此崛起。”
这一刻,贾彩把主意打到了董卓身上。
在贾彩看来,董卓就是一块宝玉。
粗壮、勇猛的宝玉!
“容我想想。”
贾龚摆摆手。
示意贾彩不必操之过急。
...
而一路行走在回家路上的董卓。
这一刻心情无比轻松。
原来是这么破局的!
自己穿越而来,连续挥出三板斧失败后。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阴差阳错之下,兴许要搭上了贾家这条线了。
“如果是这样的话。”
“破局的路,也不是这么难走?”
接下来的日子。
董卓每日前往学堂求学。
每当张老先生宣布下课,董卓便到藏书房中阅览群书。
日日如此。
渐渐地,他和相差两岁的贾诩成为了少年朋友。
“你跟大兄相去甚远。”
董卓发现了贾诩在生活方面,可以说是寒酸无比。
常年一袭皂衣,如寻常百姓家中子弟。
反观贾彩,锦帽貂裘,光彩照人。
贾诩道:“诩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
生性不喜华靡,早年家道尚可,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诩辄羞赧弃而去之。”
“大兄锦帽貂裘,非为炫耀。”
“乃是举孝廉在即,不愿让外人看轻了贾氏。”
“仅此而已。”
贾诩解释道。
董卓对此敬佩万分。
这个老阴比,原来年轻的时候就懂得低调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