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之水过于湍急。尤其是在这种夏季汛期,原本的淮河之水就很是湍急,待水流经过狭窄的峡山口,就更是增加水流速度。
也正因为如此,很少有船只停泊在这片流域,因为这里的水域根本不适合行船。
宋朝的兵,很多,动不动都可以是上百万,相对于北方的少数民族而言,这是一个人口的极大优势。
但是真正能够打仗的‘精’兵却不多,所以虞允文与李显忠在布置防线的时候,兵力的布防显然是有些捉襟见肘。
淮河的沿线虽然比不上长江黄河,但作为江淮重要的河岸防区,其延绵的河流长度也是让人叹为观止。所以沿线若是都要进行分兵防御的话,就需要一个数量庞大的军队支撑。
如今宋军虽然在淮河南岸陈兵三十万,但是布防起来就足于消去三分之二的兵力,剩下的十万宋军迎战完颜允恭的三十万金兵显然是悬殊甚大。
所以宋军在布置淮河防线的时候,因为这种地域优势,也就没有在峡山口严防布控,只是留下一支机动小兵团驻守于此。
因为省去了峡山口的军力布防,那么宋军的机动部队就会多一些兵力。
水流湍急原本不适合金兵暗渡淮河,但是凤陵客似乎对这江淮流域的水文地貌甚是‘精’研,竟然能够算准今夜的峡山口水流,会是一年内最为缓慢的时刻。
如此大好的机会,自然是难得一遇!
组成第一拨的三百金兵先锋队,很快地渡过了峡山口。随后第二拨应该由纳合图率领其余兵将横渡淮河,不过这一次纳合图并没有急于横渡,而是眼望对岸等待着什么。
虽然纳合图知道这峡山口没有多少宋兵把守,也知道此刻在涡口宋金‘交’战,是他与凤陵客事先商量好的声东击西之策。
但是十分谨慎的纳合图,还是做了第二手准备。
没多久,就听见河的对岸传来隐隐若闻的兵戈之声,若不去细听根本就听不出来,因为水流之声足以掩盖这些遥远的声音。
他让第一拨人渡河,除了解决驻守的一些游散宋兵之外,更重要的是侦察周围有没有伏兵暗藏。
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河的对岸突然燃起了火把,在漆黑的夜里显得尤为瞩目。纳合图见状面‘色’一喜,随即下令剩余兵将分批乘坐竹木筏渡河。
等到纳合图与剩下的一千七百名士兵横渡淮河之后,本打算休整一下便开始进行突袭计划,可就在这个时候意想不到的异象发生了。
峡石山分为东西二山,山中多是丛林密布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