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吗。这点事他们完全可以做到,而且做的更名正言顺,更理直气壮,更完美。如果将写作社的利润分给商校的老师,那每人都能分个三四百元,相当于每人的工资都翻了一番!
如果苏谨所料不差,接下来,李玉明就会提到插手写作社的事。严重的话甚至会变成将写作社彻底的收回学校管理。这不是苏谨的恶意揣测,也不是说李玉明的个人品格有问题。事实上摘桃子这种事,在这个社会哪里都存在。尤其是对于政界的人来说更是司空见惯,很多的时候摘桃子并不是是说摘桃子的本人品格太差。很多时候也是身不由己。
作为一个混政界的人,每个人都有他的派系。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派系,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派系。领导更是如此!每个领导都有自己拥护的领导,也有拥护自己的下属。上下联合就成了派系。下属拥护领导,是因为领导能给自己带来利益。而领导维护下属,则是依靠下属的支持才能真正的做到令行禁止,掌控一切。
很多时候领导可以代表自己的下属,一个领导能够代表多少下属意味着他有多少权利。但也有些时候下属可以影响领导,尤其是在多少下属都有同一个意愿的时候,如果领导罔顾下属的意愿那么就很有可能会被自己的下属抛弃。毕竟没有下属会依靠一个不能给自己带来利益的领导。
李玉明作为商校的校长,可以说就是商校的领导。而众多的老师则是他的下属。如果众多的老师们都对写作社产生了不满,要求分一杯羹的话,作为领导他是很难拒绝这个要求的。你可以对着外面的人道貌岸然的讲一番大道理,但你不能对着拥护自己的下属也这么讲。现在已经不是那个光讲奉献的年代了,现在的人们看中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你要是还这么干,只能是让众多的老师心中骂你装逼!之后就是果断的抛弃你,寻找另一能够维护自己的校长!
相信这样的人很好找!李玉明虽然是教师起家,但二十年轻就脱离一线了。混迹官场二十年,这个道理当然明白。他在商校的威信的确很高,但众愿难违,如果大多数商校老师都是这个想法的话,他作为校长,也只能更下属们保持步调一致了。
如果苏谨预料不错的话,接下来,李玉明就会提插手商校的事。但让苏谨疑惑的是,他知道,相比只是从表面了解写作社的老师们而言,李玉明一直对写作社保持着足够的关注。对于,写作社的内部运行情况相信他早就一目了然。
他应该知道,写作社看似轻轻巧巧的就从抽取了利润。但其实在里面是存在着很多的专业能力的。比如苏谨对社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