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的詹姆士,再看眼扎克,皱着眉坐回去。不准备说话。
扎克摇了摇头,并不觉得自己过分或太急。如果詹姆士自己不能越出一步……
不明白此时的心理过程吗?来回顾一下吧。
从受害者这个话题开始。我们知道詹姆士在被戴尔绑架的时候,是坚信戴尔是受害者的,而迫害者,是詹姆士当时心中万恶之源的异族。
然后,詹姆士见证了戴尔从受害者向迫害者的转变,对吧。奥兹玩儿的心理手段,让戴尔的心理在一条越来越窄道路上无法回头。
让我们用一块玻璃产生了裂痕来形容詹姆士此时的这种状态。受害者,是可以变成迫害者的。
接着回到巴顿。两件事。
一是昨夜的生活区,埃文。詹姆士认为那是扎克故意制造的一个困境,让他在正义与不义间选择。而我们知道,这是詹姆士想多了。事实,只有一个——詹姆士像对戴尔那样,包容一次在自己眼下发生,或许我们应该更准确点儿说:詹姆士有一次在自己的眼下,包容了一次成长中的罪恶。生活区孕育的罪犯行为,因为詹姆士个人对受害者的狭隘仁慈,被消抹于表面,不再记得自己的经历。相对的,另一个迫害者,在安然的育成。
拯救受害者,结果被证明,并不能给迫害者带去正义的制裁,是这个道理不。玻璃的裂纹,在增加。
二。受害者,这个概念,被扩大了——维嘉的异族连续谋杀案。玻璃的裂痕,开始继续扩张,为什么?因为迫害者,詹姆士不知道是谁,没人知道是谁,只有受害者只有百分之二十的几率获得正义的事实,是由维嘉警探清清楚楚说出来的。这就不是育成迫害者了,是放任,是鼓励。去吧,多杀点。
在迫害者已经可以从各种地方、方式、角度,展现于这个世界的时候,迫害者,还在持续、稳定的诞生。而受害者,似乎是这现状的唯一损耗。
现在。受害者,和迫害者的关系,更秒了,也更扭曲了。是凯特,是詹姆士,是詹姆士的父亲代表的军方。军方救了詹姆士,凯特在调查军方。由此——
可以说凯特是受害者,未来被记者披露掩盖行动而会对凯特施加迫害的迫害者是军方。也可以说迫害者是凯特,会受害的是救了詹姆士的军方。能跟上么。其实是挺简单的逻辑,但却是完全相反的结论。
而詹姆士,站在这两个结论的中间。布满裂痕的玻璃,是时候被压碎了。
是的,这根本不是关于异族,别再那么狭隘了,敞开一切,感官、思维、心……。是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