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也好,影视也罢,全都归新闻局管,张绍平见到了新闻局的头儿,自然是含笑打招呼。
不等张绍平自我介绍,宋楚俞已然长身而起,笑道:“张先生来了?宋某招待不周,怠慢了!”
两人这是第一次碰面,却都仿佛认识对方许久了似的,毫无陌生之感。
“这位是蒋二公子哮武。”宋楚俞指着黑框眼镜男说道。
“坐吧!”蒋哮武淡淡笑道。
这位“二太子”端高姿态,给张绍平一种俯视的感觉。张绍平没觉得意外,这也是所有二代的通病,心里天然带着优越感。
能见到做主的,张绍平反而淡定了许多,伸头是一刀,缩头也是一刀,迟早都要挨宰的,晚见不如早见,省得担惊受怕。
席间,蒋哮武很少插嘴,基本上是张宋两人在交谈,围绕着港台地区的文化、新闻媒体、影视等话题来说。张绍平年纪是小,如果一个年轻人可以白手起家、迅速致富,无论怎样,都不能小觑。比如,一度传闻甚嚣,与蒋哮武发生地下情的郑棉棉,便是15岁就开始做事,19岁就管理家族一家拥有1万5千工人的纺织厂。对这种人,只能说是天才般的人物。
宋楚俞提到台.湾电影近年的不振,说道:“为了提振国产片,培养电影人才及提升电影艺术创作之内涵与水准,鼓励电影人发散思维,创作佳作,新闻局在民.国67年设立了金穗奖。本来这是大好事来的,只是新闻局的资金向来有限,在支持上愈发有心无力啊!”
张绍平闻弦歌知雅意,立马笑道:“扶持国产片,这对弘扬我们华语文化是好事来的,怎能只靠台.湾同胞出钱出力呢?作为华语的一份子,我代表香港同胞鼎力支持金穗奖这个奖项。”
张绍平瞄了一眼席上的两人,慢条斯理地继续道:“我准备成立电影奖金专项基金,每年向金穗奖提供500万台币的资金,用以奖励各位电影人。此外,比较优秀的影片,我可以以不低于制作成本的合理价格买断,或代理发行。”
参与金穗奖评选的影片,全部是短片,并且画质比较劣质,如使用家用摄影机摄影等。拍摄的人或是玩票姓质,或是业余的,或是电影学院的学生毕业之作,或是首次执导而找不到投资,不得不自个掏钱拍摄的,反正全是凭一股热爱拿上导筒的。
这些人缺钱,也缺少机会。
短片一般而言,是没有上映价值的,如果没有专门的电影奖项对这些人予以肯定,发放奖金补贴制作费用,大部分人基本上也就是玩过就算了。其实,台.湾的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