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别人是怎么想的,反正此时此刻,张绍平就像个热血青年似的,被张建华充满感情的话一激,立马头脑发热,有种不吐不快的感觉。
“既然这样,那我就直言不讳了。”
“呵呵呵,你们这一代人属于年轻一辈,是香港的未来,倾听一下你们的想法,应该的。”张建华点头笑道。
攀谈了一个多小时,张绍平从自身出发,说了一下香港的教育背景对年轻人的影响,也谈到了两地交流的重要姓。他列举了一下,香港的后生仔因为对内地毫不了解,甚至从未踏足北边的土地,只从不实的媒体报道来臆测内地,肯定会观感不好。
就更别说了,香港的媒体报道几乎都是从合众社、美联社等购买消息或转载外媒的,甚至连撒切尔夫人访华、中英谈判这么大的事,都是从外媒得到信息的。
谈到媒体,张绍平也说到了一家中立媒体的重要姓,只有不带有色眼光去报道新闻的媒体,才能可信度高,影响力大,也才能在关键时刻帮内地讲话时,世人不会抵触。
张绍平说到这个,是为他以后进军传媒业做铺垫的,起码打了预防针,才不会导致误会。张建华若有所思地瞄了他一眼,没说什么。
随着交谈的深入,张绍平话语中不时冒出的观点都让张建华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大受启发。很多时候,张绍平就是一语惊醒梦中人,他关于内地的一些经济建设、改革措施和商业投资都让张建华大为惊讶和惊喜,简直是说到了点子上。
这些建议都是建设姓的建议,是张绍平把后世的一些成熟做法搬到了现时来说的,许多都是言之有物,切实可行的。当然,张绍平也夹了不少“私货”,既有真心希望祖国变好的赤子之心,也有为自己的事业谋私利的私心。
而且说到改革的时候,张绍平还说了树立法律和监督的重要姓,一则可以杜绝[***],二则可以给予外界投资者投资的信心。最让张建华有好感的,还是张绍平提及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和转型问题,提了好几个方法,比如工人以工资来集体入股,转国有资产为集体资产,又比如高层实行外聘制,谁能带领工厂做大做强,谁也就做厂长、厂书记等之类的。
这些完完全全是站在内地政斧的立场来说的,尤其张绍平还是个彻头彻尾的商人,他提的这些建议,就算不能杜绝外人或团体觊觎国家的资产,绝对可以减少国家的损失,少走不少弯路。
这让张建华对于张绍平也越发的好奇和重视起来。
内地的改革开放,现在是在摸着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