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八十五章 舆论(1 / 4)

按既定行程安排,张绍平会在8号参加“全家乐”京城西单南口店的剪彩,然后于10号搭京城飞穗城的飞机,转道返港。在5号下午的时候,张绍平接到了陈冠忠的来电,语气急切地叫他赶快离京。

原来在2月4曰的时候,美联社驻粤省的一位记者发了个电讯稿,称“红色中.国的改革开放从饮食进行突破”。本来是正面描述的一篇报道,2月5曰经港台媒体引用报导之后,却在港澳台地区引起一片舆论上的风暴。

这一切都要从中英关于香港回归的谈判说起。

早在1972年,中.国就发出明确无误的信号,不承认英国对香港享有主权。两年后的当时英首相希思先生证实了这一点,中美两国建交后的各项宣言和声明也都正式予以确认。轮到撒.切尔夫人当首相的时候,风声开始变了,英国的政治家根本不想把香港归还给中.国,于是港英政斧开始艹纵媒体,大肆宣扬“什么香港是大英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什么中.国大陆是共产国家,管理不好资本主义的香港”,等等。大陆这边当然不甘示弱,亲内地的《大公报》、《文汇报》立马强势反击,同亲英的媒体,你来我往,大打舆论战。

两国除了通过媒体隔空叫阵之外,还在各自拉拢香港社会的各阶层、文化知识分子、精英分子。比如,港英政斧就以怡和、渣打两家银行为首,纠合一群所谓的商界成功人士,组成什么香港青年商人团、香港商业联合请愿团之类的团体,赶赴京城陈述民意。80年、81年,搞了这么一阵子,英国一看,火候够了,是时候和北.京当局摊牌了。

正好当时和阿根廷的马岛战争取得了胜利,撒.切尔夫人立马决定访华,同北.京当局谈香港的未来问题。去年9月24曰,这位英国的铁娘子碰到中.国的钢铁公司邓公,终于在人民大会堂的阶梯上跌了历史姓的一跤。让张绍平大赚一笔的同时,也引爆了越来越多的深层次矛盾。

对于香港的主权,大英帝国和港英政斧及亲英人士,没有一个人主张归还。

不时有人建议英国应该干脆拒绝做出任何让步,应该坚决主张对香港岛和九龙城享有绝对主权,并要求重新谈判续订新界租约,这些建议大多是不严肃的。

一些右翼人士甚至鼓吹沿界线街修筑一道“柏林墙”,把英属九龙与新界隔开。这么做显然根本行不通,只要中.国反对,英国就根本不可能保住新界,供水问题还只是许多明显难以克服的难题之一。对于英国来说,坦率地拒绝中.国的立场倒有些可能。国际法有可能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