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想请这些比较年轻的连环画画家,年纪大了,思维僵化,反而创新不出新花样来。
“我无所谓啦,是个无名小卒,到哪都一样,一些名气比较大的人,不一定愿意跟你去香港工作啊。”
“没事,不去香港,去深市也一样。如果连深市也不愿去的话,当个顾问也行嘛。只要是真正的人才,特殊些也不算过份。”
两人“郎情妾意”的,三言两语便说定了下来。熟络之后,张绍平掏出杨洁的介绍信,笑道:“这封介绍信是中央台杨洁导演写给李天伈老先生的,我原本以为要动用到它,没想到李老先生没见着,倒是和李先生你聊上了。现在看来,这信是用不着了。”
“哦,原来张先生你和杨洁导演还认识啊。”李惟定讶异地说了句,想想,张绍平是开影视公司的,和杨洁认识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张绍平先前不想拿出这封介绍信,是不想欠杨洁太大的人情,而此时拿出来,却是有种取信于李惟定的意思。这纯属多此一举,这年代的人太淳朴了,别人说啥,还没经证实就信了。等到港台的无业骗子大肆西进的时候,大陆人才慢慢学会“自保”,甚至青出于蓝胜于蓝,变得冷漠。
从交谈中,张绍平得知,此时的连环画市场已达到史上的最巅峰,不明者为之欢呼鼓舞,明白者却知道这是回光返照。年轻的美术人才不再看重这种艺术形式,多数连环画名家也开始回归本行,坚守下来的人怕是寥寥无几。
对于连环画的窘境,张绍平直言不讳地说:“连环画的弊病不少,首先在选题和绘画手法上落入窠臼,选题依然沿袭数十年前,多为古今中外名著和革命传统故事,却少了对当下的关注,缺乏原创姓。其次,漫画对人物形象表现夸张,通过反讽的手法,可以令人捧腹大笑,亦可以寓教于乐,比连环画刻板的画风强多了。其三,连环画有很深的局限姓,无法走出国门,只能困死于一隅。仅此三点,便足以致命,而你们是当局者迷,却没看到自己的硬伤,或是看到了,固守成规,不愿改变。”
李惟定闻言,一阵沉默,许久才道:“张先生,你不会懂的,很多事情是知道而做不到啊。”
张绍平心道:我有什么不懂的,不就是政.治风气、意识形态和文化传统作梗作祟嘛。老一辈的连环画名家,多为无产阶级,从信仰上他们就不会转弯,向国外学习,这想改变是千难万难,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
撇开连环画的事暂且不谈,两人在影视方面也有颇多话题说。连环画的取材有不少是来自影视作品,即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