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袁绍得秦小白让盟主之位,正心情大好,而军师说起来貌似很厉害,但实际上采不采纳其建议,还不是要看他这个盟主的意思,他想听就不听就不听。
而袁绍后来也亲身验证了这一点。那边是对于他那两位军师田丰、沮授,一直都是一副爱听不听的模样……
因此面对秦小白请求这个,权柄完全拿捏在自己手中的军师之位,袁绍自然无不答应。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如果袁绍认识狂战天下的话,估计他就不会答应得这么痛快了。
想当初,狂战天下也是盟主,秦小白也是军师,此情此景何曾似曾相识……
“正是、正是,日后联盟大军。不仅要靠秦骠骑的威名,更要借秦骠骑的谋略来决胜千里了。”
秦小白本可担当盟主,现在担任一个军师,自然是绰绰有余。而现在既然袁绍都答应了,众诸侯们哪儿还有反对的道理,自然纷纷赞同。
见成功要到军师之位,秦小白欣然而喜。
秦小白之所以要军师而不要盟主,是因为他和众诸侯们的目标不同。
秦小白的目标是,在此期间快速发展实力。然后借助诸侯联军之势,在让吕布诛杀董卓后,能够成功全盘吞并董卓的兵马。
而不是去费尽心力的,整合心怀各异的诸侯们的兵马,和董卓死磕对耗。
秦小白也清楚的知道,诸侯联军看起来是声势浩大,但实际上却内部矛盾重重,除了孙坚在前面硬抗外,就连曹操都只是见缝才插针,当然了这里面也有曹操本部兵马不足的缘故。
而由此也可看出,诸侯联军只是浮于表面而已,身为盟主根本就不能号令诸侯。
而不久后,最终伐董还没成功,诸侯联军就先自行解散了。
联军解散便代表伐董失败,责任最大的自然是盟主,这个背黑锅的盟主自然当不得。
而军师就完全不同了,军队打得赢是军师出谋划,打不赢是盟主不纳谏言。
同时凭借军师这个在联军中重要至极的位置,秦小白还能完完全全的借到诸侯联军之势,真是没有比这个更适合他的职位了。
同时,秦小白也无需担心,让出盟主之位后,袁绍会对他以势压人,因为袁绍连其他普通诸侯都命令不了,凭什么来号令他这个位比三公的骠骑将军。
更何况,秦小白手中还握有,太后给他让他号令诸侯的懿旨,如果看袁绍不爽的话,随时也可以反客为主,怎么把袁绍扶上去的,就怎么把这货给一脚踹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