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遇非常优厚,但轩尼诗还没给出一个明确的答复。
“如果只是一个短期交流,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轩尼诗想了想说道。他也觉得如果能与erm开发团队深入交流,必定能获得不少有益的启发。
基于erm架构开发出的erm-1处理器在abc系列电脑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让香港erm开发团队在整个it领域都开始扬名。收益借此沾光的不仅仅只是李轩和东方研究院。像香港中文大学也得到了不少好处。
erm项目的开发前期,李轩并没有直接走上前台。而是由时任中大电子学系副主任的赵伟明教授负责项目研发。许多论文的通讯地址都是香港中文大学开头。后期李轩亲自接管erm项目组后,赵伟明依旧是团队的共同负责人之一。
因此香港中大的电子学系。也借着erm架构捞到了不少名声。中大最近与斯坦福大学达成的学术交流协议,主要就集中在电子领域。虽然东方电子公司在背后做了不少推动工作,但中大的电子系实力能得到斯坦福大学方面的认可,才是双方交流合作能够展开的前提。
“erm和mips应该算是全世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款和第二款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处理器。你有没有考虑过根据这两款处理器的研发,再结合艾康公司abc系列个人电脑,以及即将推出的工作站电脑,编写一本关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专业书籍?”李轩突然问道。
轩尼诗眼中闪过一丝精光,著作等身这应该是每一个教授的梦想。轩尼诗绝对是一个天才,25岁获得电气工程博士学位。随即加入斯坦福大学任教,28岁成为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授。现在刚刚年满30岁的他,又在东方研究院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带领一个独立的科研团队,成功开发出一款全新的risc架构处理器。
现在的轩尼诗还只能算是学术界内的一个小牛而已,编写一本自己的著作,对他的诱惑自然不小。但要编写一本优秀的著作,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至少个人学识的积累就非常重要。
另一个时空中。约翰.轩尼诗在1984年从斯坦福辞职,创办mips科技公司,把mips架构实现商业化,开发出一些列处理器产品。用于sgi等公司的高级工作站电脑。
之后他又重新杀回斯坦福大学,出任计算机体统实验室主任。商业和学术上都功成名就之后,才与伯克利大学的另一位计算机大牛派特森教授一起。合作编写了两本教材,成为美国所有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但现在的轩尼诗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