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晶圆厂是几百万美元,现在已经需要一千多万,再过四五年就需要几千万,到未来就是几个亿,甚至几十亿美元的生意。
后世能在半导体产业占据一席之地的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等国家,走的都是同一条道路。即由国家前期投资大量资金,从美国整体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实现了一定的技术积累后,再转移给私人资本。
为此。日本政府在七十年代初花了1.3亿美金,建立了一个半导体研究中心。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花了几千万美金。从美国rca公司引进成套技术和设备,在1976年建成了一座示范性晶圆工厂。
李轩自然不可能得到港英政府的这种支持,只能自力更生杀出一条血路。香港也没有半导体方面的人才储备,所以李轩并没考虑过把东方半导体的总部放在香港,首选之地自然是人才充裕的美国硅谷。
但投建技术先进、工艺复杂的晶圆厂,绝不是有钱有设备就能实现盈利的。使用相同制程工艺的工厂,良品率高低差距可以很大,有的厂能够盈利,有的厂就真成了“半倒体”。
李轩前世学的是嵌入式系统设计。设计芯片方面还能开一开金手指,但芯片生产就完全抓瞎了。而张仲谋却是这方面的大拿,亲自掌管着德仪公司这家跨国it巨头的所有半导体业务。
“独断专行权”,张仲谋听到李轩吐出这几个字时,终于怦然心动,但是他按耐住自己的心情,听李轩把话说完。李轩愿意让他用东方半导体给的补偿金入股,这让他更加满意。
按照他的估算,东方半导体购买两座晶圆厂和一座芯片测试组装厂。总投资不会超过2000万美金,再加上500万美金的现金,总资产在2500万美金左右,如果他入股300万美元。至少能占到10%的股份。
公司刚成立时入股无疑是最占便宜的,只要东方电子能实现盈利,再想要融资入股。工厂估值就会成倍的提升。李轩无疑对他展现出了自己最大的诚意。
张仲谋微微抿了抿嘴,严肃的面孔中终于露出一丝笑容:“李董。我选择加入东方电子,希望未来的表现不会令你失望!”
两个人的手终于握到了一起。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一切都在两双充满自信的眼神交汇中,尘埃落定。
既然选择加入,张仲谋立刻如数家珍的开始给李轩介绍自己对东方半导体接下来发展的设想。首先就是要进行技术改革,实行工厂的柔性生产能力。
像德州仪器旗下的晶圆厂,每家工厂大都只生产单一品种、甚至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