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之前收集的资料,张仲谋希望德仪能够继续加大在半导体业务上的投入,技术专注于技术领域。而德仪公司的新任总裁夏柏先生上任后,却开始把公司的重心转移到开发消费性电子产品上。
两人对公司发展理念的分歧,正是后来张仲谋从德仪辞职的最重要原因。这也是李轩下决心。亲自来达拉斯邀请张仲谋加入东方电子的信心所在。
早在六七年前,41岁的张仲谋就已经被升任为德仪公司的资深副总裁,是公司内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的第三号人物。当时半导体业务占德仪总营收的50%,公司在全世界的6万员工。有一半归张仲谋领导。
当时英特尔公司在存储器领域如日中天,张仲谋却主动挑起dram存储芯片的市场之争,最终让德仪公司硬生生从英特尔口中抢得一块肥肉。被美国杂志评价为“让竞争对手发抖的人”。
这样一个拥有前程似锦的美国梦的牛人,让放弃在德仪公司的高位。到东方电子这家小公司屈就,李轩又需要给出怎样的职位。才能吸引对方?
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东方电子虽然规模不大,业务却很繁杂,游戏、电脑、软件、半导体都有涉及。某种程度上东方电子的发展模式,也不符合张仲谋专注于一个领域进行深耕的理念。后世台积电就一直只专注于芯片代工领域,几乎没有去涉足下游的消费电子。
“不知张先生有没有兴趣,为东方电子筹建一家专门的芯片生产公司。对半导体产业的新模式做一次伟大的探索,如果晶圆代工模式能够成功,这很可能会深刻改变,整个半导体产业未来的格局!”李轩图穷见匕,终于挑明了此行的目的。
对处在现在地位的张仲谋来说,金钱的吸引力已经不再那么大了。开创一番新的足以载入史册的事业,也许更能打动他。这也很可能是为什会在他四五年后,以五十四岁的年龄,返回台湾进行二次创业的最大原因。
两人在书房谈了大概一个小时,李轩就礼貌的起身告辞离开,返回提前预定好的酒店。张仲谋并没有直接给出答复,只说自己需要考虑。李轩也知道这样一个重大的决定,不可能随便就轻飘飘的答应下来的。
第二天,李轩又在德仪公司的总部,会见了ceo夏柏先生。李轩这次来达拉斯,除了商讨晶圆厂转让之外,还涉及两家公司其他方面的一系列合作协议,比如双方对各自拥有的一部分专利进行相互授权。
东方电子是一家电子新军,自身的专利池几乎空空荡荡。为了下一步发展能更加顺利,取得一些基础专利的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