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六百二十二章 荧光灯(3 / 5)

李谕欣喜道:“你们好!快请进。”

陶行知和胡适都在哥伦比亚大学拜于杜威门下,但两人的人生轨迹大不相同。

胡适一直保持一种西方范,主要和社会名流打交道。

陶行知则不一样,他的理想是教育普及,着眼于基层及农民教育。

虽然二者都很重要,但李谕心里还是更敬佩陶行知先生多几分,他是真的在用心做好教育事业。

只是不知为何,陶行知的名气相比胡适要小了很大一截。

“两位从上海过来?”李谕问。

陶行知说:“是的,院士先生,我刚在上海待了不足一旬,适之就拉我一同北上。”

“出国多年,回来感觉如何?”李谕又问。

陶行知说:“我比适之晚回国几个月,坐的船刚到日本横滨时,就突然听到张勋复辟的消息,所幸没几天被压了下去。然后又到上海,考察了上海周边,满目尽是目不识丁之人,便有了做教育而非仕途之心。”

“何止周边,就算上海,你看那死寂沉沉的文化界,能强多少?”胡适说,“中国就是不曾以科学精神经世,才产生了种种不如人之处。北大给我发来聘书,让我当个教书匠,我想改变时局,今后不再是一帮少年人跟着老师傅往故纸堆里乱钻,这是最可悲的现状!”

第2/2页)

在美国留学时,虽然只学了半年工科就改学文科,但胡适一向崇拜科学,只是自己并非搞科学那块料。他不止一次说过,学自然科学是“活路”,钻故纸堆是“死路”。

而现在北大的不少老学究,仍然在坚持不懈地钻故纸堆,这也是蔡元培极力引进新人想改变的。

陶行知笑道:“我记得在哥大时,适之说过要二十年不谈政治,看来要在文化上发力。”

胡适说:“政治革新之基础,是文化的革新,不然都是空中楼阁。”

李谕说:“你的信心听起来很足嘛。”

胡适拿出一本随身日记,指着最近的一行字说:“这是我在北上时想到的。”

日记上写的是英文:“Youshallknowthedifferencenowthatwearebackagain”。

李谕认识这行字,翻译成中文是“如今我们回来,你们请看分晓”(胡适后来改译为“如今我们回来了,你们请看,要换个样子了!”),但李谕不知出处。

陶行知却知道:“荷马史诗?”

“对,出自《伊利亚特》第十八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