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百九十一章 大发现(2 / 5)

看各种科学杂志,”李谕随口说,“目前最先进的生物实验室都在研究细菌。十几年前,科学家又发现了一种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取名病毒。”

吴君说:“先生想让我们研究病毒?”

李谕说:“没错。”

吴君思忖道:“但研究病毒的方式很少,它们太小了,显微镜都看不到。”

李谕说:“确实小,已经小于可见光的波长。在物理学角度,光学显微镜的原理依赖于光的散射和吸收,分辨能力大约是两三百纳米。”

吴君和秉志虽然听出李谕在“显微镜”一词前加了“光学”二字,但并没有过多在意,以为只是他作为一名物理学家的习惯。

秉志说:“即便巴斯德研究所,想要研究病毒也是个难题。”

“可以用间接办法,”李谕说,“病毒不就是通过间接证据发现的?”

吴君说:“确实,烟草花叶病毒和牛口蹄疫病毒都能够通过细菌过滤器,所以才被证实存在。”

李谕说:“咱们可以用这种思路。虽然我不懂具体的生物学实验怎么做,但道理总归是这么个道理。”

吴君感觉李谕说得可行,已经开始思考:“从哪种能够染病的病毒下手?”

李谕道:“我认为可以另辟思路,不研究染病的病毒。”

“但不染病就不知道有没有作为病原体的病毒存在。”秉志说。

“科学就是尝试嘛,很多发现就是意外而来,包括物理学,”李谕说,“按照科学推演,病毒太微小,基本要靠寄生。我突发奇想,病毒会不会寄生细菌?”

吴君和秉志感觉浑身一颤,有如五雷轰顶:“先生的想法太奇妙了!不管能不能寄生,都是个非常完美的课题!”

李谕说:“我就是随便说说。”

对他们这种牛人,“随便一说”就非常管用,剩下的基本不用李谕多费口舌,他们自然知道该怎么做。

李谕权当一次“大作业”,测试一下。

两人立马头脑风暴起来:

“上海最近有不少人罹患痢疾,我认为用痢疾杆菌最为方便。”

“哈佛中国医学院和各大医院很好采集样本,我们分头行动!”

“一会儿在实验室集合。”

“对了,先生,大学里的生物实验室我们要借用一下了!”

李谕笑道:“用就是。”

李谕想让他们搞的,自然是赫赫有名的噬菌体。

这个小东西的名声可是太大了,但它最初被发现的时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