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五百一十七章 白子(2 / 5)

,听说洋人发现了一种叫做射线的神秘东西,有上天入地、穿透万物之能,说不定也能用来考古研究?”

李谕笑道:“是有这么个东西,等再可控一下,的确可用于考古,甚至能够用来确定古物是哪一年的。”

“哦!?这么神奇?”

王国维与罗振玉都是痴迷考古之人,一听就来了兴趣。

李谕说:“只不过这种方法还没有在现实中出现。”

“太可惜了,”王国维说,“帝师有如此之才,我想你将来必可做到!”

李谕哈哈一笑:“会的,会的。”

碳-14测定法要差不多30年后才会诞生,李谕确实可以让它早点问世,而且可以把这份功绩引导到未来的某位学生身上,多添一个诺贝尔化学奖。

民国时期,有不少甲骨流落到了海外,很难阻止,好在绝大部分还是留在了国内。

送走王国维,李谕立刻找到了鲁迅还有中华书局的陆费逵等人,交代了字典一事。

鲁迅叹道:“日本人的想法,我在留学时就看清楚了,意料之中。”

陆费逵则很轻松道:“论书籍发行能力,日本人根本不够看,会长不用担心。咱们在航运这种大宗项目上比不过日本人,总不会连传统艺能都不如他们。”

李谕说:“有先生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鲁迅突然又问道:“静安(王国维)兄应该还没有剪辫子吧?”

李谕说:“没有。”

鲁迅感慨地说:“当时在日本读书,留着辫子会被嘲笑;我回国剪去辫子,也要被辱骂,有时还得买假辫子;现在还不容易可以光明正大光着脑袋出来,静安兄竟然又要去日本国被他们嘲弄。”

李谕说:“你剪发的时候,不是说过一句‘我以我血荐轩辕’嘛,静安可能有其心中之轩辕。”

鲁迅说:“希望他不要后悔。”

李谕转而问道:“周老师要不要在大同大学里至少讲几节课?”

鲁迅说:“恭敬不如从命,我已经备好讲义,除非他们比仙台医专的学生能力更强,否则我还是勉强能教上几个月乃至一学期的。”

李谕终究是生拉硬拽让鲁迅来代了代课。

正巧学校现在招了女学生,开了整个社会之风气。鲁迅讲的又是生理课,风气+风气,1+1>2。

一开始鲁迅也没想到上课的还有女学生,自己讲着讲着都快不好意思。

要不是记者同样围了过来,他真的感觉不能坚持到下课。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