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师们的考试(4 / 5)

我虽然没有尊上三半老人的才名,不过我平日喜欢看杂书,就作了一篇乱谈考据的短文。”

赵元任在民国名气不小,号称“中国现代语言学之父”,《季姬击鸡记》就是他写的。

而三半老人指的就是写下脍炙人口的“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诗的赵翼。

赵元任是赵翼的后人。

胡适说:“反正已经考完了,说出来也不怕,我在文中写道‘矩之作也,不可考矣。规之作也,其在周之末世乎?’

接着我说《周髀算经》作圆之法足证其时尚不知道用规作圆;又孔子说‘不逾矩’,而不并举规矩,至墨子、孟子始以规矩并用,足证规之晚出。”

赵元任讶道:“胡兄竟然做了一篇乾嘉时期的考据文。”

胡适乐道:“完全的确只是当时异想天开的考据。”

赵元任说:“说明阅卷先生也有考据之癖好。”

阅国文试卷的正好就是辜鸿铭,他蛮喜欢各种考据,看到后感觉甚至还能在国文考试中联系到古中国的算数学,值得嘉奖,于是给了满分。

李谕阅英文卷,走的则是完全铁面无私的路子。

胡适说:“本来我在学校里用的是‘胡洪骍’的名字,这回北上应考,怕考不上,而为朋友学生所笑,临时改用‘胡适’一名。竟给我带来如此好运,从此以后,我就叫胡适了!”

晚清民国就是好,改个名都这么随意,胡适比李四光的改名举动都要随意。

梅贻琦提醒道:“胡兄对五天后的科学诸科准备如何?”

“临时抱佛脚呗。生物、历史、地理尚且可以应付,但数学我是真的学不来,”胡适颓丧道,“真是令人惆怅。”

一旁的姜立夫说:“如果是数学,我倒是可以帮你补习。”

胡适眼睛一亮:“姜兄擅长数学?”

姜立夫说:“谈不上擅长,对付考试起码绰绰有余。”

胡适高兴道:“如果我考上,就请姜兄连喝三天大酒!”

姜立夫说:“喝的话也得去美国喝。”

胡适看他这么有自信,自己也被感染:“那我们就去喝洋酒。”

姜立夫的数学当然好,他可是民国时期的一位数学大家。

他的考试成绩同样好,到了美国后,先进入了伯克利分校,又进入了顶尖的哈佛大学,再之后继续入哥廷根大学进修。

姜立夫回国后,教出了陈省身、吴大猷、杨振宁这几个名气更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