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百零八章 延恩侯(2 / 6)

清军作战时被皇太极俘虏,归顺了清廷,编入了汉军镶白旗。

但据后世清史专家的考证,发现他的身世存疑,是不是真的朱元璋子孙还不一定。

不过这都不重要!

清廷说他是就是。

雍正赐予他一等延恩侯的爵位,还把他全家抬了旗,进入了上三旗中的正白旗。

反正清廷要的就是一个听话的明朝后裔。

历代延恩侯只需要每年去按时祭拜明朝皇陵,就可以享受清廷的俸禄,和犬豕无异。

可怜当年崇祯宁可吊死煤山都不投降,后来竟然出了这么个不肖子孙。

——额,是不是子孙也说不定,也谈不上不肖。

传到此时这位第十二代延恩侯朱煜勋时,已经家徒四壁,没什么钱了。想想很容易理解:爱新觉罗们都自顾不暇了,哪还管的着什么延恩侯。

关键就连革命党人都没看上延恩侯,压根没想到他,连当个枪使的想法都没有,一点利用价值都没有,实在是悲哀。

朱煜勋抱拳道:“帝师大人,在下有礼了。”

对方虽然已经只是个无权无势的侯爷,但好歹是“主家正统”,李谕道:“侯爷请进。”

朱煜勋拿出一个卷轴:“本人没啥东西,一幅先祖的字就当做贺礼吧。”

明亡后,王族大都隐姓埋名,也的确出了一个非常牛的书画家——八大山人朱耷。

李谕先入为主,以为就是他的字。即便朱耷以画闻名,但字也不算差,何况朱耷本人名气够大,冷眼看世界,是李谕比较喜欢的风格。

李谕接过来,轻轻打开卷轴,顿时傻眼。

只见上面写了三个巨大的字“思无邪”,书法不错,但落款是崇祯岁次著雍摄提格。

我晕,竟然是崇祯皇帝本人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亲笔书法。

李谕仔细想了想,算起来,这一年洪承畴刚与孙传庭挫败了李自成,但皇太极已经再一次入关,不知道写这三个字时他是什么心情。

不过这三个字的艺术水平还是可以的。

如果单论帝王的书法水平,崇祯可以排进所有皇帝前十名,他的大字称得上荡气回肠的评语,只不过他的字与他给后人留下的形象反差巨大。

不用怀疑,这幅字上面必然也有乾隆的印章。

乾隆以及后来的雍正对这幅字挺喜欢,崇祯的书法水平与雍正不太好评判高下,但比乾隆绝对好了不少。

李谕说道:“这么贵重的东西,送给在下是不是有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