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百七十八章 下沉的艺术品(3 / 4)

大樱桃似的。

如果硬要说搪瓷与珐琅的区别,只能说搪瓷分日用搪瓷和艺术搪瓷,珐琅就是艺术搪瓷。

清朝时期珐琅的确有艺术成分在。但后来工业化时代,再改个名字去吹嘘同样都是机器制造出来的东西,就是欺骗消费者了。

吕碧城问道:“我家里有瓷器,但没有珐琅器,一定很贵吧?”

李谕让皮亚诺帮着问了问价格。

“这一套餐具10里拉。”皮亚诺说。

10里拉就是2美元左右,价格不算高也不算低,毕竟这套搪瓷餐具尚且有一定的艺术设计,否则吕碧城和近卫昭雪不会看成御用珐琅器。

吕碧城立刻眼睛放光:“我要买一套,不对,三套!”

李谕身上没有意大利货币,只好让皮亚诺帮着付了钱,然后给了他英镑。

李谕想的比较多,继续问道:“我想买一套搪瓷生产设备,皮亚诺先生有没有渠道?”

皮亚诺并不太了解工业生产方面的事情,想了想说:“或许你去一趟奥地利会有所收获,我们有不少搪瓷品就是从那里进口过来。”

搪瓷的成产工艺不复杂,如果形成产业规模,搪瓷制品价格要比瓷器低太多了,在国内推广非常适合。

00后可能对搪瓷没有什么印象,但这东西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是统治了国内的日用市场,脸盘、牙缸、餐盘、水杯数不胜数。

七八十年代结婚的必须有一个带着牡丹红双喜图案的搪瓷脸盘。

印着伟人头像的水杯则不知道陪伴过多少人的青葱时代。

近卫昭雪更加吃惊:“买生产设备?!”

李谕说:“商部给我的京郊那片土地太大了,还能开好多工厂,加个搪瓷车间轻轻松松。”

“真的能大规模生产?”吕碧城仍旧很好奇。

李谕肯定道:“必须可以,只不过还需要建好一些配套的上游产业,比如釉粉厂。”

国内虽然这几年也有了搪瓷制品,不过大都是从德国、奥匈帝国来的舶来品,由于运输距离很长,价格比较贵,属于高端一点的日用品。

而一旦可以本土建厂,再弱化一点艺术性,减少图案,只突出搪瓷的优点,完全大有搞头。

况且此时挂着“珐琅”名头,肯定好卖。

当然李谕的想法是能够让更多普通人使用上结实耐用的生活用品。

并且搪瓷不仅仅有经久耐用的优点,它能统治那么久,还与一个重要特性离不开:抗菌性,所以医院里搪瓷制品很多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