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两百三十八章 北洋(4 / 5)

更多,或者说科技会支撑国力,国力中自然就包括军力。国家的强盛是全方位发展的,仅仅发展新式军队还不够,许多隐藏着的东西也很重要。”袁世凯算是明白为什么西方这么强了,感叹道:“帝师眼见宽广,果然是当世英杰,今后我自当重视教育,多多发展各方面人才。”民国时期国内的大学虽然开始发展起来了,但基本都是文科为主,并没有发展起来理共科,耳熟能详的那些民国大师们基本全是文科方向,没几个理工方面的牛人。

少了一条腿走路确实不行。当然发展理工科的难度也在那摆着。不过不能因为难就不做。

万事开头难,一步步走下去吧。李谕说:“大帅说的很对,我准备兴建的学堂注重于科学方面人才的培养,也已经在天津购置了一块地皮,今后希望大帅多多关照。”

“哦?帝师亲自督办的学堂?”袁世凯道,

“帝师放心,在天津地界,你只管办学,遇到什么困难我袁某人一定帮衬着!”李谕要的就是这句话,此后的动荡时代还有许多。

袁世凯又拍板订购了几套无线电设备,一部分放在学堂中教学用,一部分用在军中试验。

现在清廷对于无线电的管理不太懂,之前电报线的架设还是李鸿章上书多次后才同意。

所以如果想继续建立基站,让国内的无线电通讯更加完善,只能靠北洋的袁世凯。

现在让他看到其广阔应用,才能继续投钱。段祺瑞又带着李谕去北洋武备速成学堂看望了一下那些对他更加仰慕的学员们。

“嚯!是李谕老师!”李景林指着远处道。

“你得叫帝师或者院士了,”一旁的吴佩孚纠正道,

“没听说先生已经成为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了。”李景林摸了摸自己的大脑门:“我知道,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年。”吴佩孚又纠正道:“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李景林说:“不就一个意思嘛!我就喜欢说三年,一听就知道多长时间。”几人上去和李谕打招呼:“帝师!”李谕笑道:“大家好。”每每看到这些年轻的军阀们,就不知道该怎么和他们相处。

吴佩孚说:“我们已经听说了先生的事,大家伙现在都盼着您能再来上几堂课。”李谕拿出那套教材中的化学入门讲义,说道:“这本书你们也可以学一下,在基础科学中,化学也不可或缺。”李景林问道:“我听过,能炼丹。”孙传芳说:“你听的也太少了。”李谕说:“化学能做的事情很多,而且今后列强还有可能会在军事上使用,你们有必要学一些基础的内容,不然到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