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用光屁股了。
但棉花纤维太短,水力纺棉纱容易断,更别提用蒸汽机纺棉纱了。
一是要突破纺纱技术难题,二是要培养更优质的长绒棉。
朱国祥对胡氏工场主说:“你们这些纺纱和织布的商贾,可以悬赏让匠人继续改进嘛。《大明律·工律》已经颁布了专利法,一旦改进,朝廷会保护你们的利益。”
“一直在尝试改进。”胡氏工场主其实心里在吐槽。
棉纺织相关专利,已经打扯皮官司十几年。那几个匠人虽然也捞到一些钱财,但被官司搞得心力交瘁,甚至还遭到了人身威胁。
最后,匠人们纷纷把专利卖断给大商贾,由有钱优势的大商贾来慢慢打官司。
可即便是大商贾,跨府县打官司也极难,就更别提什么跨省打官司了。
1128【资本主义萌芽?】 (第2/2页)
说完,又补了一句:“这种情况,距离海边越远越明显,而且到了冬天就更明显。自从江南棉布兴起之后,就稳稳压住山东棉布。山东棉布卖不起高价,便有棉商把山东棉花往江南运售,再把江南棉布运回北方售卖。”
听完这位棉纺场主的叙述,朱国祥大概猜到跟空气干冷有关。
山东棉纺织业想要发展,必须解决相关的技术问题,否则山东只能沦为江南棉纺织业的原料供应地。就算突破了技术难题,由于增加纺织工序,成本也比江南这边更高。
更何况,江南还有出海优势,棉布在外销时更加便利,山东那边是竞争不过的。
当然,现阶段的大明棉布,还是以内销为主,国内还有大片的空白市场。
等今后国内市场趋于饱和,棉布出口就会变得竞争激烈。棉农、棉商、布商、海商会形成利益共同体,迫切希望开拓更多的海外市场。
若是海外市场也趋于饱和,那就需要玩更多手段了。比如摧毁印度各邦国的棉纺织业,把印度棉布市场给抢过来。
不止是抢印度本土市场。
印度的棉纺织业极为发达,其棉布远销东非、西亚、中亚、东南亚……一旦把印度棉纺织业干死,大明棉布就有了更广阔的倾销地。
历史上,莫卧儿王朝穷兵黩武,为了榨取战争经费,自己把印度棉纺织业干废了一半。剩下的一半,是英国人用殖民手段干死的,而不是靠工业效率来抢走市场!
次日,太上皇去视察胡氏的纺织工场。
这家纺织工场,有三百多个织工,清一色的全部为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