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在木盒里,似乎把盒子扣过来也不会掉下。旁边,还有一块白色的东西,圆形,不知作何用处,“朋友说,这是个砚盒,里面有砚台。也可以装笔装纸,包浆也不错,肯定是老东西,所以,拿来劳烦各位专家鉴别一下!”
“你是多少钱收来的?”专家询问道。
钱先生道:“八万。”
这边,沈子安问了身旁的朱磊一句:“你不是要收文房四宝吗?。
朱磊哑然失笑:“严格的讲。这东西也不属于文房四宝吧,砚盒?你见过有这么大的砚盒吗?还是木制的?还是这种离奇的造型?反正我没见过,谁爱买谁买。”没等大家说什么。朱磊便卖弄道:“不用看了,这就是一现代工艺品。连仿的都算不上
沈子安也点头道:“我也觉得是,没见明清时期有这种砚盒啊?”
杨静咯咯一笑:“你俩没见过的东西就全是假的了?不见得吧。我倒认为是真的,不然造假者费劲巴拉地弄出这么个造型是图什么?”
兄弟俩显然不同意杨静的观点,“现在的造假者比以前机灵多了。就为了迎合你这种猎奇的心态,才弄出各种乱七八糟的离奇造型,嗯,反正我俩也看是假的,呢?杨静说你很厉害!”
吴若棠:“~~~!”
杨静一撇嘴,好像生了吴若棠的气:“不用问他了,肯定又是一句不知道”。
“额~~呵呵!”吴若棠讪讪一笑,没言语。
然后。钱先生满脸期待地把砚盒抱到了专家面前。柳老师看了看,把东西递给了安老师,安老师皱着摸摸盒子表皮,又把砚盒递给赵老师。几人窃窃私语地商量了一阵后,最后是陈老师说的话,“您说这砚盒肯定是老东西?我估计您是从包浆上看的,但咱们先抛开这点不谈。说一说这盒子的造型,据记载。像您这件东西,明清时期还尚未现过,无论是做工、木制、结构、造型,还是砚盒表面的绘画,都不对,完全是造假者聪造出来的产物,当然,也可能是造假者故意做出的噱头,想以奇制胜吧。”
钱先生一脸不信。
柳老师笑着安慰道:“不过。砚盒的制作水平和绘画水平还是蛮高的,很精细,很精致,包浆也裹出了几分老玩意的味道,嗯,我们商量了一下,估价一千块上下吧!”
钱先生想说什么:“可是”
赵老师伸手敲了敲盒内的砚台,道:“不会错的,是臆造品,砚台的材质也不对!”
等钱先生抱着砚盒灰头土脸地走下台,立刻有人乐呵呵道:“静静,你可真够笨的,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