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唯有陛下,方有如此能耐,一手翻云,一手覆雨!”
“这么说,陛下也希望迁都的事情能赶紧完成?”户部尚书荀湛眸光之中有一抹玩味的光芒。
“外界传言,迁都是我们所提出了,但是在座的都知道,迁都从来不是我的主意!”
荀彧想了想,轻声的说道:“陛下这是在催促我们,让我们必须尽快完成迁都事宜,因为一座都城的安定对大吴朝未来的战略部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这边已经准备好了!”
诸葛均道:“工部已经完工的未央宫城的修筑,而长安外城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修建!”
“那就动手,开始动起来,必须让迁都之事,在半年之内完成!”
荀彧眸光变得凌厉无匹:“是时候打响我们站稳朝廷中枢的第一仗,迁都事情必须要顺应民意,要做的让所有人心服口服,最重要的是让陛下看到我们的能力,让陛下认为,我们是又能为陛下分忧解难的!”
“明白!”
几人闻言,面容变得凝重,这事情对他们来说,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
***************
接下来的一个多月之中的,关于朝廷即将要迁都的舆论风暴,越演越烈。
四月上旬,一个内阁官吏站出来辟谣,否认朝廷有迁都意向。
四月下旬,金陵城万民上书,请求朝廷的放弃迁都的打算。
舆论开始转向。
“迁都之事,必然是劳民伤财,朝廷怎可如此行事!”
“金陵为都,不过十余年而已,当初为了修建金陵城,我江东之人,为朝廷贡献何其之多,如今朝廷说放弃就放弃,至我江东万民何在!”
“上奏陛下,必须反对那些好大喜功的谗臣挑挑拨离间!”
“反对迁都!”
“……”
金陵城开始揪起一阵阵民意的反对声音。
当然有反对就有赞同。
关中之地百姓自然也开始联名上奏,请求朝廷迁都长安城。
关中和江东开始打起了口水仗。
可是到了五月份,这一个舆论的风向再一次改变。
商界的数十商会突然之间联名上奏,以金陵城已经阻碍朝廷未来发展,不足以拓展朝廷未来发展战略为理由,请求朝廷迁都长安城。
这些商会之中,不仅仅南北皆有,就连江东大地上的几个领导商界的商会都参与进去了。
这引发了可不是一丁点的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