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积会下降,高位进制更重要的意义还是在于程序的编写方式的简化和运算速度的提高。
因为二进制计算机需要将所有的数据都转换成二进制,因此很多数据都要反复的来回转换,而且有些数据之间会存在冲突,根本无法描述,或者描述不清导致程序出错。这就是二进制语言编译的麻烦之处。
其实用电路板来形容二级制编程是最为形象的。假设有一块PCB板,其上已经有很多的电子元件的针脚,现在要求你在其上排列电路,要让某些对应的针脚可以一对一的连接起来。
这种电路板的设计将会随着需要连接的针脚数量增加,难度成几何级数的上升,因为有些电子原件的针脚连接线会被别的线路挡住。要在只有一个面的电路板上印刷导电的线路。就决定了这些线路绝对不能交叉,因为印刷电路板不像家里的电线,它们是没有绝缘层的,一旦线路交叉就会短路。电路板根本无法正常工作。需要连接的针脚少的时候当然简单,但是阵脚一多,线路就会变的很复杂,有时候需要来回的绕圈子才能避免交叉让线路顺利连接。而一旦线路继续增加,最终会发展成即便你让线路拐来拐去也无法最终连接到需要的针脚上。这样根本无法完成线路设计。
现代电路板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呢?房间很简单。在电路板上打洞。当两条线路需要交叉的时候,直接在电路板上打洞,让其中一条线路穿到电路板背面,就像立交桥一样,绕过正面的线路,然后重新穿个洞再回到正面来走线。
使用这种方式将线路交叉穿梭,虽然对于现代的大规模电路来说依然会非常拥挤,排线也会非常的复杂,但至少还是可以完成大多数线路的需要的。这也是为什么现代电子工业的不同厂家生产的电路板性能可能差距很大的原因,就是因为合理的排线可以减少线路的长度。同时降低干扰,而有些技术不过关的厂家虽然也能设计出电路板,但排线不合理,走线长度增加,不但增加了原料成本,电路板体积也变大了很多,更重要的是走线不规则意味着线路干扰会变的非常严重,这将直接影响到最后电器成品的质量和性能。
由这种电路板的走线难度就可以看得出来,单纯在一个面上布置线路显然是非常麻烦的,甚至很多复杂的线路根本就完全无法完成。但是只要采用穿孔的方式在线路板两面走线,那就意味着设计变得更简单了。
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如果电路板是立体的呢?将电路板设计成空间立体结构。让“电路板”变成“电路球”,其中的线路可以利用空间结构交叉串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