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拼尽了全力。其实从物质上来讲,当前已经是几千年历史中最好的时期了,但是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却感觉如此的痛苦呢。
现代社会,正在趋于形成一种系统,身处其中的你我,必须主动成为工具人,接受控制,才能被群体社会接纳,否则就不被理解,进而被孤立。
系统强迫你必须要割舍人性的某些部分,你怎么可能不感到痛苦呢?然而按照mks的说法,工作本应该是快乐的,工作的本质,就是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感知、体会、分析、思考解决办法、实时改造这一系列的过程,来满足自我的需要。
比如,你创作了一首小诗,与友人分享且受到了称赞,快乐不快乐?你亲手修好了一件电器,使之完好如初,有没有产生过分享兴奋的冲动?
所以说,工作并创造价值,本应是人性的伸张,是人的基本需求。但是在现实中,打工人往往觉得自己像是个牲口或者是机器人-这从骡马人、工具人等自嘲梗日渐流行,就能看的出来。
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像个人呢?不工作的时候。为什么有的打工人明明已经累极了,却仍然舍不得睡觉呢?
刷手机,躺着发呆。即使这样的行为毫无意义,也足以让他卷恋,为什么?
因为只有在不工作的时间,他才能夺回对身体的控制权,才觉得自己是个人。
我们说,这种人的本性受到了压制,从而被扭曲为非人的、别的什么东西的状况,就叫做异化。
在现代社会,人们往往能够感受到异化所带来的痛苦,却不知道异化是怎么发生的,因为人们都是自愿参与其中的,而且看不到那个向他们施压的主体。
在打工人中,这个现象就更为的显着。简单来说,作为打工人,你和老板的利益是冲突的,你要收入增长,要工作稳定,就要追求不可替代性,但是老板追求的是降低人工工作的复杂度,减少用人的成本。
总结起来就一句话【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你说你非常能干,你惊才绝艳,那么老板一定能找到你比成本更低的人。
所以,所有的一切,最终变成了工具人之间互相来pk工作量和谁的成本更低,这不就是内卷么?
曾经有篇爆款文,叫《困在算法里的外卖骑手》--算法的最终目标,就是将骑手的体力压榨到极限,将成本降低到极限。
最广泛的算法,也是这个逻辑,最终会将打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仅仅能维持劳动的再生产。
也就是说你上班赚到的钱,仅仅够你恢复体力,第二天继续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