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三百二十章 李宏巍教授的大格局(5 / 5)

李宏巍缓缓说道,虽然不知道赵恒的水平为什么会提升的这么快,但现在李宏巍已经是将赵恒看做是和他同等的生物科学家。

正是有希望将研发sirna胶束的时间缩短为一个月,李宏巍才应下了这件事情。

不然的话,要是两个月才能研究出来sirna胶束,马建腾的儿子马晓晨,能不能撑到两个月,都还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之前在治疗褔氏虫感染患者的时候,碳纳米管携带药物的效果还是很好的,虽然没有sirna胶束这么容易透过血脑屏障,但比起其他的治疗手段,还能拖延一些时间的。”

赵恒说道。

“小赵,你知道么,就在我答应了研发sirna胶束以后,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就接到了风投,是一个没听说过的生物科技公司,而这个风投的资金,第一期起步就是十亿,这真是大手笔啊。”

李宏巍有些感叹的说道,研究纳米治疗和细胞命运调控这么多年,他从导师手中接过这些项目研究,一直到现在,他获得的所有研究资金,加起来还不到一个亿。

但是现在,第一期起步就是十亿的投资,真是让他太感叹了。

他研究的项目,再怎么说,也是国家重点的生物科技,就算在世界范围内,那也算是前沿了,但这些年,他获得的资金支持,甚至不到国外同行的十分之一。

“这只能说,有些行业挣的钱,真的可以说是大风刮来的,而且还是十二级台风。”

赵恒说道。

想一想,他研发出麻醉助手这么个软件,费心费力的搞临床数据库,每一年的收益,那也不会超过千万。

但是有些人只是演演戏,77天收入就达到1.6亿,日收入为208万,一年劳逸结合,收入为6.4亿。

以这样来计算,赵恒一年的收入,只是这些人一个星期的收入。

“好了,小赵,我们就不要感叹这些了,做好自己的事情,将国内的生物治疗再上一个台阶,我相信,历史是能留下我们的名字的。”

李宏巍教授很有格局的说道。

作为世界顶尖的生物科学家,名声财富什么的,早就不是他追求甚至是在意的东西了。

他所想的,是怎么让国内的生物科技,达到世界先进的水平。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