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父母那时尚在,所以壶中子是有俗家姓名的,壶中子俗家也姓胡,名字叫做中基——听到这里,伯符倒是感叹了一句,“没想到你师弟居然还是出身大户人家,这么小居然已经有名字了……..胡中基……….这个名字倒是跟道号真像?”
一念道人笑了一笑,“贫道的恩师是个洒脱旷达之人,就直接给师弟起了个道号叫壶中子……….”伯符也笑,心中则是想道:“原来你师父是个懒鬼,干脆就改了一个字当道号…….”
师兄弟二人却是修炼的奇才,恩师是正一道中的一个普通道士,辈分虽然不低,但是他这一支人丁稀少,道法也不甚高深。好在总算是道门之中真正有修炼之道的派系,多少还是有一些道门真传可以传给两个徒儿的。他们的恩师在将两个师兄弟抚养到十多岁的时候就死了——死在西方传教士勾结本地官僚恶霸霸占小道观之下,他们师父的本事不高,虽然会画符驱鬼但是武力薄弱,根本不是本地官府以及姓洋教的青皮对手,被拉进官府死在了牢房里……….一念师兄弟二人岁数不过十岁多点,拿着门内的几本根本典籍离开了故乡流浪四方。说他们是修炼的奇才那是一点不错,居然自行研究突破了他们师父至死都无法悟透的本门典籍上的道法——这时候道门真传失传已久,自从大明灭亡之后道家真传就零落不堪,估计也就是龙虎山或者茅山还有部分传承,偏偏这两个地方就是没有出现如今的金丹高手……..
两个道士长到了二十多岁,道法在十年里突飞猛进,一念更是在二十多岁的年纪里就已经沟通了天地玄关,开始温养元神,而壶中子也距离突破天地玄关只有一张纸的距离,两个人事实上已经是那时候天下少见的高手了——由于道家真传不仅养气,亦有强身之效,所以不仅仅在道法,也在武艺上远远超过了他们的师父。事实上凭借这两个人的修为,一般凡俗的火器根本伤不了他们。一念长得一表人才,而壶中子却是貌美宛若好女,一直被师兄取笑……..也就在壶中子沟通天地玄关的那一年,两个人潜回了故乡,将当时的恶霸以及西方洋教的教士杀得干干净净,又千里追杀将当年的官老爷也杀死在他的故乡。两个人的行为引起了官府以及洋教中人的注意,从而对他们进行了剿杀——“那时候的海捕文书是贴满了整个江南江北啊……..”老道人说起青年时候的壮举依然兴致高昂——而伯符就当是听故事,也听得很开心,至于其他人已经听得多了,打了个招呼就全部离开了……….
满清的追捕很快就无疾而终了——那时鞑子朝廷已经风雨飘摇,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