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一千八百一十七章 善于制造机会的人(2 / 3)

上制约了华夏经济的发展。

他们这些桥梁或者道路专家,无不认为如果华夏的交通能够进一步发展起来,那么一定能大大的带动整个国家的经济。

只可惜,因为国家需要花钱的地方实在太多,导致了财政方面的困难,根本拿不出资金来支持他们这些项目。

所以,有很多好的想法,都只能暂时搁置。

他们这样的专家,也不过是偶尔能够拿到一些小项目。

至于大项目的话,每年满打满算下来,根本就没有几个。

就算真有的话,也轮不到钟登华他们。

要知道在他们前面,还有不少国企在盯着这些大项目。

钟登华为了龙江大桥,可是费了不少的功夫,动用了自己能够动用的一切关系,找了不知道多少人,也不知道跑了多少冤枉路。

后面要是没有遇到陈江海的话,这个项目恐怕半路就得夭折了。

从这一点也就能够看得出来,此时路桥从业者,日子过的真是有些艰难。

朱有信当时听到钟登华说要建一条高速公路,立马就答应下来,这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

从业数十年,朱有信真的是什么人都见过了。

在项目初期,设计这一块永远是最重要的。

项目前期,朱有信受到质疑和刁难,一直是最多的。

外行指挥内行,就是这么一个样子。

他为此相当苦恼,却又无可奈何。

国情如此,仅凭一两个人是根本没法改变的。

再说前期地质勘测这一块的资金,一直都卡得死死的。

没想到到了陈江海这里,他看都不看就直接同意了。

朱有信此刻也明白,为什么钟登华对于陈江海如此地推崇了。

跟这样的人合作,实在是太舒服了。

陈江海真的就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而并不是像某些人那样只是挂在嘴上说一说而已。

实际上也就是彼此之间第一次打交道,朱有信并不了解陈江海。

熟知陈江海性格的人都知道,这位秋海老总做事做人向来大气,不拘小节。

这种事,陈江海根本就不会起什么疑心。

他的想法很简单, 那就是让朱有信放开手脚去干,发挥出他最大的能量。

只有这样,这个高速公路的项目才能做到最好,达到陈江海真正的目的。

很多人都是有潜力的,只是没有条件让他们能够尽情的发挥。

陈江海就是那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