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十三章 真实标准、文论与科举(2 / 4)

走进修仙 吾道长不孤 3143 字 2021-06-12

准了。”王崎道:“那么,信息量呢?”

诚然,信息量确实可以作为评价文学作品的一个标准。但凡是优秀的诗歌,都能以极为精简的语句描述纷繁的意象,构筑风景——这就是“信息量”。而不追求文学价值的小说,则自然都处处是水分——这也是“信息量”。

微言大义,说的还是“信息量”。

但是,在这两个数学家面前,“信息量”这个标准依旧不可靠。

因为,“论文”是自由一套语言逻辑的。一篇论文信息量的多寡,任何学者都能有数。

《试论<万法算藏>卷一算术篇中形式上不可判定之陈述及相关系统》完整了叙述了不完备定理,而《大·音·希·声》的第一篇,则不过讲述了集合、等式、逻辑之类的概念,而且并未深入。

这二者的信息量,同样不可同日而语。

宋史君思考,然后叹息:“确实如此。一时之间,倒也想不出其他标准了。”

“也就是说,文道判定文章好坏的标准,十有八九是一种‘主观’的标准。也正是因为这个标准偏向于‘主观’,所以说,才必须有‘传播度’这个纠错机制?”

没错,哪怕是基于“有限前知”的“预判”,也必须有标准。

因为,就算是不需要经过思考的“预判”,也是“针对某件事的判断”,是一个“答案”。

而任何“答案”,都有其对应的“问题”。

如果根本就没有“问题”,那“有限前知”就相当于无中生有出了一个无因之果。这不对,有限前知下,因果只是不严格按照时间顺序发生,而不会有“无因之果”。

那么,铸造文道的天眷遗族,究竟选择了哪一个“谜面”呢?

“若以‘文章’而论,那么第一个想到的‘主观标准’,应该就是‘精神’,或者文章背后所蕴含的‘美’——各种各样的‘美’的概念。”王崎说道。

宋史君再一次点头:“兴许是这样吧?”

“那么,问题来了。”王崎直接站在书桌上,高深说道:“美的标准是什么?”

“嗯?这……”宋史君摇了摇头:“若要问我什么东西美,我倒是能够说一说,但是若要问我‘美’是什么,我反倒不知道应该怎么说了。”

“那么,我就姑且来做一个定义好了。”王崎清了清嗓子,道:“‘美’,是能引起智慧生物某种思维活动的特定结构——这个概念,你又什么问题吗?”

宋史君摇了摇头:“不甚精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