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第四十章 标准不明(3 / 4)

走进修仙 吾道长不孤 3063 字 2021-06-12

获取一次文气。

“这……也不清楚。”宋史君道:“文气向来是针对整首作品结算,而从未有‘孤句’得文气的说法。”

“也就是说‘名人名言’不能结算文气啊?”

“然也。”宋史君道:“所以,师弟的猜测必定存在,但是大家多半是将之当做‘传播度上升而获得文气’。”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了。”王崎道:“文道……可有偏好?”

“什么?”

“比如说,豪放啊,婉约啊,之类的。”王崎用手比划了一下“强弱”:“文道是否偏袒哪一方?”

“这倒没有。无论以谁家的目光来看,文道都是公正的。”宋史君断言道:“所有文道给出高星评价的文章,都必定有极高的水平。未曾听说有错判的。”

王崎点了点头,笑道:“也是。连游戏也能纳入自身,文道也颇有气量。想必不会不公。”

宋史君笑了笑,见王崎起身,问道:“师弟可是要去着手翻译了?”

王崎点点头:“多谢师兄解惑。”

他走出房间时候,脸上和煦的微笑就变成了略带嘲弄的冷笑。

这短短一段时间里,他就大约猜出了文道实际上的评判机制。

恐怕,所谓的“传扬度文气”,只怕是为了掩盖“错漏”而形成的。

对诗文的品评,永远是主观得不能再主观的东西。除非所有人都有完全一致的审美——那种被洗脑的程度,不然不可能完全无错无失实。

依旧是举个例子。就连王崎都记得,上辈子中学课文中的《春江花月夜》——后人品评为“孤篇盖全唐”,其敻绝的宇宙意识,在后世被认定为诗歌史上的一座高峰。

但是,张若虚生前呢?

不但说他活着的时候,单说唐宋两代无数文人,为何就无一人给予张若虚赞誉?甚至最早给予张若虚好评的,还是明朝人。而直到民国,他才登上巅峰。

甚至于说,他的诗文大多佚失,仅余两篇。

而同时代的人物之中,陈子昂、杜审言、贺知章都有无数诗文传世。

稍后一点的诗人里,崔颢流传下来的诗文,也有四十二首。但是到了现代,人们提起崔颢,却多半是因为“李白对他推崇备至”,其诗文倒不见得多高明。但崔颢、李白年轻的时候,张若虚依旧在人世。

品评没有失察的时候?

呵呵。

甚至说,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审美,对于诗文的评价,都会出现“偏差”。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