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待度很高且票房也有保证的电影不会登陆台湾院线上映,失去了这个一年就能向台湾输出二三十部电影的主力供应商后,台南、台中、台北等多家片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片荒,尤其今年年初的贺岁档期间更是迫使台湾院商不约而同的大幅度延长电影的播放时间,以缓解无片可播的窘况。
台湾当局自然不愿意轻易对一家香港电影公司妥协,而寰亚这边也立场强硬、鲜明。于是台湾省内观众在对两大斗法方不满的同时,台湾院商惨遭殃及无辜,成为了背黑锅的一方。在片源出现紧张的情况下,台湾民众的观影热情也是锐减,今年上半年六个月中五个月的票房较之去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
为了能够吸引更多的观众进入影院内观影,台湾各大院商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算是想尽了点子。什么看电影送爆米花、送可乐饮料之类的优惠不断,如何获得更多优质片源也成了台湾各大院商烦恼的根源。
四大国营院线也就罢了,作为国民党党产的它们背靠台湾当局可谓财大气粗,也能轻松攀上美国的线引入豪掷数千万美元引入跟买断多部美国电影补充不足的片源。诸如蔡松林这样的民营大佬也是不惧,蔡松林旗下的院线规模还在四大国营院商每家之上,而且他人豪爽又跟多家香港电影公司有合作,倒也不愁拿不到好片。
可是对于台湾诸多只有几家、十几家的中小院商而言,在这半年寰亚跟台湾当局的对抗中却损失最大。他们既没有势力学四大国营院商外购美国大片,也没有蔡松林这样民营院商大佬那跟香港各大实力派电影制作公司之间的紧密联系,其中一些只能忍受着香港片商的‘抬价’,以比往年高了不少的价格买了一批粗制滥造回去播放,更没钱、又不愿意接受香港片商‘讹诈’的只能从菲律宾、新加坡、泰国、韩国低价买几部片花回来,希望能从中找出一匹、几匹黑马来。
奈何这愿望多少有些不切合实际,虽然自八十年代以来东南亚甚至东亚其他国家的本土电影都在学习港片跟美国电影,并一点一点进步中。但真要跟美国电影甚至港片比起来,那差距可就不是一点两点了,自然少有能让台湾观众满意的。迫使众多的台湾中小院商在转了一圈之后,又不得不重新来到香港,接受香港这边片商的讹诈,以比往年更高的价钱买断片花。
莫要说香港片商与台湾院商之间的关系素来不融洽,往年台湾院商没少趁机估计压价,打压香港片商这边的利润。如今风水轮流转,香港片商这边自然也不客气,上半年可是狠狠抬价宰痛了不少台湾中小院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