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随时会被屏蔽无法访问,请下载APP继续阅读。APP内容更加精彩,期待你的到来。点击确认开始下载。

128扩容还是转移(1 / 3)

莫寻仔细看起了图纸,他不仅熟悉周边的正规道路,还在极热天灾缓冲期和正式阶段都徒步在林中勘察过,对比了经历极寒、雪崩、融冰、山洪和山火等等肆虐之后的山石林木,他亲身摸出了一些适合布控的位置。

这些地方往往是在坚固的山崖附近,原本覆盖其上的植物和泥土都脱落了,岩石却在极热之中坚持着原本的形状,经过隔热改装的设备就可以架设在这种位置。

当然真正施工的时候,也还要莫寻带头。一般人没有那种敏捷的身手以及力量,要上工程设备也只有夜晚施工。

而莫寻拿着那把【震荡粒子小刀】背着要安装的设备,基本上用不到其他机械辅助,就能徒手攀岩到指定位置,挖好了合适的孔洞,安放固定设备,再一跃而下,相当轻松快捷。而且他披着隔热披风,白天也能施工,连照明设备都省了。

解决完避难所外围新增的布控问题,冯珂与齐河又提出了一个新的,能够在现有的防空洞里收容更多人口的方案。

防空洞的大礼堂内部净高十二米,目前计划是置入更多预制房屋,高处的空间也要充分利用起来。还有双人宿舍,也可以稍微改进,变成四人间。因为增加人口带来的电力和给排水的负载问题,几位专业高材生也想到了相应的优化方案。

随着众人讨论的深入,祁晴提出了一个问题:“鉴于极热之后会有其他灾难,我们要不要将镇上更多的人转移到防空洞来呢?”

冯珂说:“人多了管理起来肯定难度更大,避难所内也需要囤积更多物资才能供养更多的人。我们优化改良的方案再精巧,也只能让避难所容纳两万人,山下四个镇子还会剩下将近十万人,想将他们都转移上来不太好办。”

祁晴却说:“后续天灾很可能会像极寒结束时那样,造成其他次生灾难。我说的转移,不是长久居住在避难所,应该是那种可以让十万人迅速转移紧急避险的方案。一旦山下遇到了险情,人们能快速到山上来是最重要的,如果只靠公路宽度有限,车辆运载的效率并不高。”

众人的神情也都严肃起来,纷纷思考着还有没有其他对策,另外就算成功转移到山上,也并不是很安全的居所。

祁晴又将后续海啸天灾可能引发盆地内涝,甚至被淹没的推测讲了出来。

冯珂、齐河与凌雪松都是学建筑规划的,也在这里生活了几个月,明白山下很多地方的海拔都很低,他们这个区域就算周边没有海,但是周边的水也可能灌进来。

他们这里只有十万人,咬咬牙都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