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蛋既可以改善伙食增添营养又可以卖钱换取生活用品,可谓一举两得。之前,母亲安好的时候,家中就养了不少鸡鸭,而且还喂了猪,只是后来父亲去了,母亲病重,家中无人侍弄,才都处理掉了。
说干就干,她捉了些鸡苗鸭苗回来。喂养需要饲料,这得花钱,没关系,她有办法,她每天将鸡鸭全部赶到村后的山坡上,那地方是个天然牧场,全是活食,鸡鸭不但玩的欢而且长的快。
确实,药疗不如食疗,慢慢地,母亲的食量增加了,力气似乎也恢复了些,不再整天躺着,偶尔还能坐上片刻。为了弥补家庭的开销,袁心仪也外出寻找活儿干,给人家做帮工。她心又灵手又巧,而且不计报酬,一般的人家都乐意请她。
夏去秋来,秋尽冬暮,一年又将过去。为了置办年货,这一日,袁心仪拎了两只鸡到集市上去卖。正吆喝着,忽然,一个时髦女郎来到她的面前,衣着打扮十分前卫与时尚,与周围来往的行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且回头率特别的高,几乎所有从她身旁经过的人都忍不住要对她瞅上几眼。
“小姐,你要买鸡吗,我这鸡可是纯天然饲养,肉质细腻,口感纯正。”管她来者是谁,只要有生意上门,袁心仪忙不迭地推销着。
那女子好像并不是来买鸡的,因为她根本看都没看袁心仪手上的鸡,而是一味地盯着袁心仪的眼睛,盯的袁心仪都不禁有些狐疑起来。
“小姐,请问你要不要买鸡,如果不要,麻烦你让一下,别挡着我做生意。”
那女子动都没动,忽地一笑,说:“咋的,连我都不认识了?”
来者认识自己,可自己并不认识她呀,袁心仪满面疑惑地看着她,来者的派头一看不是城里的大小姐就是富贵人家的子女,自己一个穷苦丫头怎么可能会认识她呢,就算想高攀,人家也不一定撂自己呀,“你是——”不过,细看之下,仿佛又特别眼熟,一时半会儿就是想不起来是谁。
“没想到分开才一年多一点,你就不认识人了。”那女子说着话摆了个手势,嘻笑着,“这下难道还猜不出我是谁了吗?”
“原来是你呀,小花。”这个手势她再熟悉不过了,原来此人是她的同班同学阮小花,“啧啧,一年多没见,你这变化也太大了吧。”她边上下打量边赞叹着,“别说,若不是你刚才那个手势,我还真没认出你来。”
阮小花是邻村阮家寨的人,初一分班时与袁心仪分到了一个班,这才相识,平常关系说近也不算太近,说远也不算太远,同学嘛!相互肯定都有往来。要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