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里外挑!幸好我们这里地势低,用河坑里的湿泥灌溉,土豆才能活到了成熟!”
见他是僧人,老人尊敬回答。
“此物如此大,竟然叫土豆?”
“是啊,它就叫土豆。这土豆好生养,不但耐干旱,还不挑土地……全赖知县公子照看,我们才能种上土豆!”
老农一边说,一边朝县城作揖!
“这土豆人能吃么?”
朱棣没见过,忍不住问他。
“当然能吃!蒸熟之后,略微放盐即可,味道堪比细粮……不,土豆就是细粮啊……它不但是细粮,产量还很高!”
见他衣着不凡,老人不敢怠慢。
“有多高?”
“老朽不曾测量过,但听知县公子说,亩产能有十余石,我全家口人,只需种四亩地即可养活。”
一石是一百二十斤,
十石就是一千二百斤。
“胡说道——”
朱棣顿时嗤之以鼻:“这世上哪有亩产十石的粮食,就算最肥沃的上等水田,一年也只能产四五石水稻……这知县公子怕也是个骗子!”
他可不是养在深宫的傻皇帝!
年轻时行走四方,知晓粮食的产量,亩产能有七石,官府就会激动的向朝廷呈报祥瑞!
“你这外乡人,竟然不信唐公子?”
旁边农人闻言恼了:“唐公子乃是天人转世,知天文识地理,岂是你这外乡人能胡诌的……走走走,我们这里不欢迎你!”
“不错!外面旱灾连绵,死人无数,我们南召能有今日,全是唐公子的功劳……论此恩情,就算当今皇上也比不过唐公子!”
“唐公子改水车,修水库,打深井,乃是神仙一般的人物!你再敢说他的坏话,小心我们打死你!”
村民闻言纷纷挽起袖子。
此地民风太彪悍了!
看那架势,
大有一言不合就打死你的迹象!
“你们……愚昧……”
听到众人的话,朱棣气得够呛!
我堂堂皇帝,竟然不如一个知县公子?
“我到要看看,这知县公子有何能耐!”
朱棣不屑与老农争辩,愤愤离去。
马车朝县城驶出不远,便见一条两丈宽的黑色大道,表面铺着细碎石头,石子不知用何物浇筑,路面既平整又坚固。
马车走着,如在静止中!
“这路倒是修得不错——”
姚广孝不由赞叹:“又宽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