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相继问世。比如在一九八三年定型的“捍卫者”型洲际弹道导弹,不但具备公路与铁路机动发shè能力。能够同时运载十枚当量可达五十万吨的核弹头,以及高达一万一千公里的最大shè程,还拥有五十米的命中jīng度。又比如,在一九八四年开始量产的“神针”型潜shè洲际弹道导弹,其最大shè程达到一万二千公里。最多能够运载十二枚当量可达二十万吨的核弹头,其命中jīng度在九十米左右。
这些先进的运载与投掷工具的问世,把中国的核威胁能力提高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上。
说得直接一些,如果中德爆发全面战争,那么承担首次打击重任的肯定是“捍卫者”与“神针”导弹,而且这两种导弹的打击目标肯定是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战略导弹发shè基地、轰炸机基地、战略潜艇基地。以及处于公路部署状态的战略弹道导弹、已经出海巡逻的战略核潜艇。
极高的命中jīng度,赋予了这两种弹道导弹极强的摧毁能力。
按照中**方的估计,在达到了额定采购数量之后,“捍卫者”与“神针”能够在首轮打击中摧毁德意志第二帝国百分之九十的核力量。
如此一来,如果德意志第二帝国要想保持足够的威慑能力,即具备在遭到突然打击之后发起致命反击的能力,就必须保留足够多的核弹头,确保仅用其中的十分之一就能够给予中国毁灭xìng打击。
当然,奉行反击战略的核威胁政策,其反击目标肯定是大城市。
如果以人口二十万为基本打击标准,对人口规模达到一百万的城市使用三枚核弹头,对人口规模达到五百万的城市使用五枚核弹头,对人口规模在一千万以上的城市使用八枚核弹头,那么在一九八六年,德意志第二帝国至少需要用三百枚核弹头发起反击。把核弹头的可靠xìng算上,则需要准备三百五十到四百枚核弹头。如果以人口十万为打击标准,德意志第二帝国则需要用五百枚核弹头发起反击。
这个数量,决定了德意志第二帝国的核武库规模。
也就是说,即便进行核裁军,德意志第二帝国都需要保留三千到五千枚核弹头。
再少的话,德意志第二帝国所拥有的反击能力就不足以对中国构成致命威胁,也就无法遏制中国发动战争的企图。
显然,如果按照顾祝同提出的等量裁减方法来削减核武器,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处境就相当不利了。这就是,如果双方同时削减一万一千枚核弹头,那么德意志第二帝国保留的核武器就无法对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