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遍。
一些前沿部署的作战部队,其纪律已经涣散到了无法容忍的地步。
一九六九年初,国防部组织了一次前线考察,四百多名基层军官因为组织纪律松懈而遭到惩处,两名师长受到牵连。
问题是,这种高压手段,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随着一九六九年的雨季到来,中国高层认识到,如果这场战争继续拖下去,那么首先垮掉的是中**队。
如果再考虑到国内局势,那么席存瑞zhèng fǔ也将难以幸免。
战争的前两年,国内舆论与民众还是比较支持zhèng fǔ的战争决策。在一九六六年底做的一次民意调查中,有超过百分之七十的受访者认为出兵危地马拉是正确决定,拥护zhèng fǔ的战争行为。到一九六八年底,支持率降低到了不足百分之四十,而反对把这场战争进行下去的比例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
当时,很多中国人都有一个疑问,即有什么理由需要让中国的军人到与本土隔着半个地球的另外一个国家去作战?
说得简单一些,就是打赢了危地马拉战争,中国能够得到什么?
虽然在一九六九年,反战浪cháo还没有到来,但是国内民众与舆论已经倾向于尽快结束这场战争,哪怕没有取得胜利。
如果在两年前,席存瑞还可以把民意放在一边。
可是在一九六九年,他必须重视民意。
原因很简单,总统任期为五年,逢四与逢九是大选年。如果席存瑞不重视民意,他就会输掉大选。
重视民意,就得尊重民意,也就得尽快结束危地马拉战争。
年初,竞选工作就开始了,而席存瑞的竞选口号就是在第二届任期中结束战争,让中**人回家。
显然,席存瑞需要军方采取强有力的行动。
四月下旬,总参谋部开始策划攻打佩腾省的作战行动,并且把进攻时间订在了十月底到十一月初。
原因很简单,在雨季根本无法发动大规模进攻行动。
只有等到雨季结束,才能发起进攻。
只是,席存瑞不可能让军队等到下半年才发起进攻。
虽然大选在十一月开始,投票时间为十一月四rì到十rì,在十一月二十四rì公布投票结果,但是在此之前的竞选期间,就将决定大选的胜败。也就是说,席存瑞必须在选民决定把票投给谁之前,给急切期盼战争结束的民众一个满意的答复,让民众相信他能够兑现竞选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