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
联合国不是唯一的国际机构,也是中国最为倚重的国际机构。
在联合国之外,还有两个规模较大的国际组织,即以中国为核心的寰球mín zhǔ国际同盟集团,以及由德意志第二帝国充当核心的泛北大西洋集体安全公约集团。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两个集团才是国际秩序的主导者。原因很简单,联合国是大战时期的产物,其根本价值在于维护同盟国集团的利益,特别是维持中德关系。可惜的是,大战结束后不久,中德就因为利益斗争而分道扬镳,联合国成为了中德斗争舞台,其价值与影响力大打折扣,也就很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战后发生的一系列国际事件,都使联合国的声望遭受了严重打击。
比如,在民族dú lì运动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等老牌殖民帝国的利益没有得到维护,而新兴dú lì国家也没有得到应有的保护,使得很多国家都不得不质疑联合国的能耐,也就对联合国的存在产生了怀疑。
正是如此,众多中小国家必须把重大国家利益寄托到国家联盟上。
这也正是寰球mín zhǔ国际同盟集团与泛北大西洋集体安全公约集团诞生的大背景。
这两个集团,分别代表了中国与德意志第二帝国的利益,也是其众多成员国维护自身利益的基石。
中国没有能够在联合国安理会获得支持,也就只能把希望寄托到寰球国际上。
仅仅一个下午,中国的zhèng fǔ与军方要员就分头会见了寰球国际十多个主要成员国的zhèng fǔ与军方代表。
所幸的是,在寰球国际,中国的主张获得了几乎所有成员国的支持。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土耳其做为成员国,不但没有明确表示支持,反而提出了很多的质疑。
当然,对中国来说,有没有土耳其的支持都无关紧要。
到了当天晚上,寰球国际中,除土耳其之外的其他所有成员国都表示,支持中国对危地马拉采取军事行动。
只是,获得政治支持只是第一步。
十二月九rì,寰球国际召开了全体成员会议,中国代表正式提出,希望各个成员国在军事行动上给予支持。
也就是说,出兵的不仅仅是中国。
或者说,中国在失去了安理会的支持之后,并不打算单独出兵危地马拉,而是要以寰球国际的名义发起军事行动。
显然,这就需要获得集团内的军事支持。
所幸的是,在政治上给予支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