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而这一切都系于中国当局。
结果就是,在经过反复磋商之后,大部分国家的财长接受了中国财长的建议。
两个月之后,同盟国集团财长会议在中国苏州的一座封闭式园林里召开,会议的主要议题就是战后的金融秩序。
可以说,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会议,而在该会议上建立起来的金融秩序,也被称为“苏州园林体系”。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中国在战场之外,取得的最为重大的胜利。
原因就是,在这次会议上,确定了华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的地位。这就是,华元是唯一与黄金挂钩的货币,而其他货币全部与华元挂钩,采用固定汇率,因此货币间的结算将以华元为基准。
说白了,就是黄金不再具有贸易结算的功能,华元将取代黄金,成为具有储备价值的全球硬通货。当然,中国也得为此做出担保,即华元与黄金的比较为单一的,任何国家都能够用华元在中国兑换黄金。
看上去,这是一种合理的体制。
要知道,大战结束的时候,中国已是全球第一大黄金储备国,黄金储备量从战前的不到两千吨增加到了一万六千余吨。增加的筹备中,有部分来自同盟国集团成员国,不过绝大部分来自战败国。根据中国zhèng fǔ在战后公布的一份资料,rì本在战败的时候,有大约一千吨黄金被运往中国,而美国在战败的时候,其储备的将近一万一千吨黄金全部在一个月之内被运到中国。
问题是,与巨大的经济总量比起来,中国的黄金储备根本算不了什么。
显然,这也正是“苏州园林体系”存在的最为严重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