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德俄两国将借助皇室而变得更加亲密。
显然,中国坚决反对在俄国恢复帝制。
中国当局提出的理由是,俄国革命已经过去了三十多年,俄国民众早已忘记沙皇,而且mín zhǔ制度在俄国深入民心,如果恢复帝制的话,必将遭到俄国民众的抵制,对维护俄国的和平与稳定没有任何好处。
至于德皇对沙皇皇位的野心,中国当局也给出了暗示,即中国不可能接受德皇戴上沙皇皇冠的事实。
为了让德皇放弃这个企图。中国甚至发出了威胁。
这就是,如果德皇执意要在新俄国恢复帝制,中国将别无选择,只能对新俄国进行第二次分割。
事实上,这意味着中国将为之采取军事行动。
结果就是,德皇不得不放弃这个不切实际的想法。
只是,德皇并没有完全死心。
在谈判中,德意志第二帝国的代表曾经提出。德皇可以让出沙皇的皇位,由另外的沙皇亲戚来坐这个位置,比如哈布斯堡王朝的继承人。或者是在丹麦王室与荷兰王室中选出一个人来当沙皇。
当然,这几个王室的成员都有资格成为沙皇。
原因很简单。欧洲王室间的联姻非常频繁,几乎所有王室都沾亲带故,因此各个王室都有继承其他王室的资格。可以说,这根本没有什么好奇怪的。别忘了,英国革命之后,当上英国国王的就是诺曼底公爵。
只是,这样的提议也行不通。
说白了,中国反对的不仅仅是让德皇加冕为沙皇,也反对帝制本身,即中国只能接受一个mín zhǔ体制下的新俄国。
闹到最后,只能通过新俄国的全民公决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九四八年底,中德达成了基础协议,即由新俄国的民众自行决定国家政治体制,即是否恢复帝制。
公决在一九四九年初举行,而最终的结果是,百分之六十七的新俄国民众选择了联邦共和制。
到此,新俄国政治体制的问题才得以解决。
只是,问题到此并没终结。
在全民公决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并没有放弃霸占新俄国的野心,而是从其他方面着手加强对新俄国的控制。
比如,与新俄国临时zhèng fǔ签署秘密同盟协议。
当然,在战争结束之前,德意志第二帝国不可能跟新俄国结盟,因为这必将得罪整个同盟国集团。
只是,在战争结束之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就没有这样的